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相守中的快乐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王大海 | 发布时间: 2017-06-05 09:36
记盘锦市双台子区刘振霞的家
 
  这是一个普通家庭,夫妻俩都已退休多年。一个是小区的楼长,一个常年在家养病。然而,两人的行为却让周边邻居感动。



刘振霞照顾丈夫
 
  相濡以沫
 
  前不久,记者来到盘锦市双台子区胜利街道湖滨社区,见到了这一家人。女主人叫刘振霞,今年65岁。她的丈夫高先生在2011年检查出患有严重的小脑萎缩症,生活无法自理,身体情况也越来越差。6年来,她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地悉心照顾着重病的丈夫。同时,作为楼长,她尽职尽责地为大家做好事,处处为邻居们着想,帮助居民解决了不少难题。大家提起刘振霞,不管是谁都会称赞她是一位好楼长、好母亲、好妻子,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刘姐”。
  因为高先生有病,每年要花费不少医药费,使得本来并不富裕的家显得更困难。他们家里的摆设很简单,但是收拾得非常整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刘振霞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一边给丈夫擦脸、洗手、刷牙,一边和丈夫聊聊天说说话。“老高啊,你今天想吃啥啊?豆腐脑行不行啊?再来个豆包,你最爱吃的,等会儿咱就吃饭啊。”虽然丈夫不能回答,可刘振霞天天不厌其烦地这么说。一日三餐,天天换样做,每顿都给丈夫喂饭。刘振霞说:“每天能把老高照顾好,这个家就是幸福的家,每天有什么事,我都爱和他唠叨,他就是我最爱的人。”只要天好,刘振霞就会把丈夫带到院子里晒晒太阳。于是在小区里,人们常常会看到有一个柔弱的身影在推着轮椅。刘振霞说:“老高这几天病得越来越重,不能走路了,所以我只能用轮椅推着他,只要是天好,我每天都要推他出来晒太阳,不能用轮椅的地方,都是我咬牙扛着他走,只要看他开心,一切都值了。”有不少好心人看着刘振霞这么辛苦,就劝刘振霞把高先生送到养老院,但是刘振霞说:“我不忍心,也不舍得,习惯了有生病的老伴儿陪在身边,每天照顾他,和他说说话,虽然累,但是觉得很快乐。”刘振霞朴实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大家的心,从此再也没有人劝刘振霞把高先生送到养老院了,大家心里都是对这对夫妻的敬佩和羡慕。
  照顾丈夫已经成为了习惯,每天晚上刘振霞都会拉着高先生的手睡觉,但她不敢睡得太沉,也没睡过一个踏实觉,生怕他需要她时她却不知道。在刘振霞的照顾下,高先生虽然病情没有减轻,但身体状况基本保持稳定,曾为高先生治疗过的医生都说这是个奇迹。
 
  热心相助
 
  刘振霞是个热心人,虽然家里有个需要照料的病人,但是当她看到社区需要人手的时候,还是毅然决然地当起了所居住楼的楼长,尽职尽责地为大家做好事。每天白天,她趁高先生午睡的时候,就把楼道从上扫到下,楼前楼后扫一遍,小角落也要用笤帚扫一扫。她说让大家生活的环境就像家里一样整洁,这样看着才舒服,这是她觉得最有意义的事。
  居民曹先生因为工作原因总是半夜骑摩托车回家,夜里摩托车的声音显得很大,经常吵到邻居们休息,引起了邻居们强烈不满。刘振霞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来到曹先生的家,跟曹先生两口子一起唠唠这事,唠家常一样就把这事解决了。自从这件事情以后,曹先生半夜开摩托车进到小区后就熄火,这样就不再影响邻居们休息了,曹先生一家还和刘振霞一家成为了好朋友。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刘姐很热心,谁家有什么纠纷或者有什么困难,她都主动帮忙解决,刘姐本身就要照顾丈夫,负担也很重,换作是别人做不到她这样,大家看了都很感动。”
  但是一提起为邻居做过的事情,刘振霞却好像感觉到很愧疚。她说:“自己虽然身为楼长,但是为居民做的事情还远远不够,因为家庭情况特殊,所以也只能尽自己的力量,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
 
  乐观向善
 
  “善良、乐观、坚强、有爱心。”这是胜利街道湖滨社区的邻居们给刘振霞的评价。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别看刘姐家里困难那么多,但是我们总是能看到乐观的刘姐。刘姐是我们社区里的模范,不论是照顾生病的丈夫,还是热心帮助邻居,她都做得很好,她的这种精神不仅让人感动,还很让人敬佩。什么是相濡以沫,什么是相依为伴,什么是不离不弃,刘姐用这6年的时间诠释了这些问题。”双台子区妇联主席张君说:“社会需要这种平凡而伟大的感情,需要这种不离不弃的爱情,需要这种正能量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