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堂堂的楼房,绿油油的庄稼,大辛二村的乡亲们,共建幸福美好的家……”汽车刚开到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街道大辛二村文化公园,记者就听到了村广播传来的“村歌”,大辛二村有什么“秘诀”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近日,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走进文化公园,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写着宪法知识、民法典知识、村规民约等内容的170米长的文化长廊,法治元素随处可见,还有680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广场。“茶余饭后,村民们可以在这里学习法律知识、跳广场舞、扭秧歌,在休闲娱乐中受到法治精神的感染,丰富文化生活。”大辛二村“第一书记”于梦乔告诉记者。
“小村规”凝聚“大力量”
“村民要树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在村部一楼大厅里,竖立着大辛二村的村规民约宣传展板,分为公共环境、文明村风、公共财物、法律法规、乡村平安、志愿服务六个方面。村党委书记任利向记者介绍:“村规民约将情法理融为一体,提醒村民守规矩、讲诚信,让自立自律、崇德向善的村风民风代代相传。”
大辛二村还成立了“发展建设治理服务”领导小组,小组由村“两委”成员、社区干事、物业部门工作人员和正风肃纪监督员共11人组成,目的就是听取村民意见,积极和有关方面协调让村民“当家做主”。
之前,村民反映上楼后楼道内的坛坛罐罐、车辆及杂物存在安全隐患,“发展建设治理服务”领导小组了解这一情况后,在住宅区内及时建起了自行车棚、电动车充电场地和农机具停放场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小村规”撬动“大文明”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村“孔子学堂”里传来阵阵歌声,记者看到,现场老人和孩子们在志愿者的的带领下载歌载舞。“‘村规民约’有一条是青少年成长服务,培养法治意识、兴趣爱好等,2016年我们率先引进了辽宁省第一家农村‘孔子学堂’,这里不仅是儿童之家、让孩子们多学特长,快乐成长,也是活动室、文明实践站、文化室、图书阅览室。”于梦乔告诉记者。
记者在电子屏上翻看“孔子学堂”每月的活动,“这是上个月的普法活动,我们请律师给村民讲解法律知识、答疑解惑。”于梦乔指着照片向记者介绍,“我们定期开展普法课堂,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村民的法律意识。”
“小村规”激发“大效能”
“这是文明亭,夏天暖和的时候,村民要是有纠纷,都可以来这里说说。”记者跟随于梦乔从“孔子学堂”出来,就看见了这个小亭子。“‘村规民约’规定邻里之间‘谁有事、帮把手’,平日,村民协调理事会议事协商也都在这里。”
记者在村里走了一圈发现随处可见“党员先锋岗”的标牌,上面详细写着分管场所、党员姓名、联系方式、职责。“我们为了强化村民自治,设置了党员先锋岗,做到小事不出单元、大事不出村;村里现有64个党员先锋岗,9个公共区域党员先锋岗,203名注册志愿者;创建党员微信群、团员微信群、村民网格微信群,互通互连全面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工作。”于梦乔对记者说。
如今,“村规民约”已成为村民身边的小“法典”,是乡村环境治理的“美颜秘笈”、调解群众矛盾纠纷的“缓和剂”、规范村民行为举止的“紧箍咒”、培育文明乡风的“助推器”,让干部工作顺心、村民生活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