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市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行动
种花生、种玉米,对兴城市红崖镇梁屯村来说,这段日子是农忙季节,而又是土地纠纷易发季节。在农村,因承包地的地界引发的矛盾纠纷并不罕见。兴城市综治办部署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行动后,红崖镇以及各村委会展开排查工作,预防为主,全力化解矛盾纠纷。
红崖镇综治委员向记者介绍,镇政府召开镇村两级干部会议,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农户,逐户进行全面排查,做到“应排尽排”“横到边、纵到底”,进行汇总梳理,建立工作台账。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健全矛盾纠纷职能机制
责任落实到位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基本原则,兴城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同时健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网络,推动了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以妥善预防和化解经济纠纷、环境保护、征地拆迁、医疗卫生、企业改制等易引发重大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矛盾纠纷为重点,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原则,运用好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民商事仲裁等机制手段。发挥司法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促进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
兴城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赵友谊说,在专项行动中,兴城市相关部门和组织全面摸排,掌握实情。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工作原则,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对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性隐患进行全面、细致、拉网式大排查,集中梳理排查本部门、本地区现有的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精准确立台账,动态进行管理。
健全矛盾纠纷发现机制
排查在源头
兴城市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力量,明晰责任,主动排查和发现矛盾纠纷,切实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充分发挥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党员、干部队伍作用。
乡镇全面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将“及时发现矛盾、就地解决纠纷”作为各级党政机关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建立党员帮扶等形式,真正走进入民群众,发现矛盾纠纷。
兴城市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组织和部门的职能作用。各级综治组织和信访、公安、司法、法院、环保、城建、民政、劳动保障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较重的部门和单位,要在行业系统内自下而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和探索更加贴近群众、贴近源头的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
随着网格化服务管理逐渐成熟,兴城市将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工作与综治网格化建设结合以来,将源头发现矛盾、协助解决纠纷作为网格员的重要职责,把网格员纳入辖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其作为矛盾纠纷排查员、信息员,加强调解业务培训;通过分片划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责任区域矛盾纠纷和隐患,协助人民调解员、社区民警就地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律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主体的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积极吸纳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效消除盲区和死角。
健全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化解在基层
赵友谊说,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按照矛盾问题不积累的工作要求,对排查出来尚未化解的矛盾问题加大化解力度,去“库存”。建立健全化解工作机制,落实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化解方案,明确化解措施和时限,注重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形成联动工作合力,采取上门化解、包点化解、部门化解、接访化解、包案化解、处警化解、跟踪化解、稳控化解等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化解矛盾,极大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