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县创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模式
这是一方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这是一座凝聚厚重历史文化的古城。它曾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县”等荣誉,并已连续两届摘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桂冠,并连续11年获得省级平安县、示范县殊荣,成为全省唯一具备争创全国平安建设“长安杯”资格的县份。它就是位于我省西部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随着平安辽宁建设的深入推进,喀左县不断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力度,创新、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真正架起、筑牢维护全县社会治安的铜墙铁壁。
平安背后的强力抓手
行走在喀左县境内,经常可以看到佩戴红袖标的志愿者和遍布各个角落的摄像头,这些强有力的防控措施着实为当地百姓筑牢了一张平安网,而在这平安网背后则是该县对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强力抓手。
在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喀左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和县公安局紧紧围绕“确保公共安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目标,始终坚持综治部门牵头指导,公安机关为主力军,相关单位密切配合,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原则,形成了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经过多次协调会商、实地考察调研以及不断的实践与完善,最终形成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六网’覆盖、立体防控”新模式:立足资源整合,做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立足网格化管理,做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立足方法创新,做实重点行业和重点人员治安防控网;立足社会化运作,做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立足动态跟踪,做精信息网络安全防控网;立足治理创新,做准公共安全防控网。
点、线、面结合筑牢防控网
喀左县综治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县公安机关以“平安创建”为工作抓手,在扎实开展警务勤务工作基础上,整合社会治安防控力量,构建起了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
工作中,他们整合了全县交通路口、出城卡口和重点区域、部位视频探头并入公安指挥系统,布建了全程可控的“天网”,并动员督促完善居民楼宇对讲门建设,布建了全域可防的“地网”。同时,他们还聘请870名环卫工人和425名物业职工为平安志愿者,布建了全时可用的“人网”。此举既深化了群防群治的传统手段,又创新了“互联网+”的科技探索。
此外,该县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依托“网格化”信息平台,横向联系县综治委成员单位37个,纵向深入24个乡镇街区、233个村(社区),全县共划分网格2054个,各网格均配备网格员,通过赋予网格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多项职责,实现了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对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创新让防控网更加严密
工作中,喀左县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社区矫正管理教育中心、信访大厅全面构建起“1+N”的管理、防控、矫正、信访工作模式,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了治安防控联动资源共享、统筹推进、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
同时,该县消防大队以构筑贯通全县的消防工作格局,运用系列高精尖设备全力保障了社会面公共安全。该县交警大队创新了“六位一体”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机制,实行交通事故“一站式“处理。该县教育局、校车办及县内各中小学严格校车安全管理,实行学生上下车值班教师实名制无缝对接制度,定期开展消防、交通、法制“三聘”“三讲”“三演”系列主题活动。
目前,喀左县主城区已有网点商铺的150个视频点位连入公安机关,与公安点位共同织密了“天网”工程,通过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切实形成了治安防控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防控体系建设铸就了喀左县的祥和安宁、人民的安居乐业,一个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喀左,让全县人民群众享受着日益提升的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