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捧“零蛋”的下露河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驻丹东记者 王大海 | 发布时间: 2023-06-21 11:00

  百姓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笑意盈盈,随处可见朝鲜语及汉语双语书写的文字古拙大方……这是记者刚走进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朝鲜族乡的感受。

  但是经过了一天的采访,记者印象最深的却不是载歌载舞的百姓和醉人的美景,而是宽甸县公安局下露河派出所今年刑事案件数为零的成绩。

  一个基层派出所是如何做到“零”发案的?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这个刚刚获得第一届“辽宁省人民满意的公安系统基层单位”称号、地处两国两省两江交汇处的丹东最边远的公安基层单位。

2

王明明(中)坐在小马扎上和民俗村经营者宫女士(右)聊了起来。

  96公里山路

  6月19日8点多钟,记者如约在宽甸县公安局门前上了下露河派出所所长王明明的车。“车上有点乱,昨天忙一晚上也没腾出工夫收拾。”刚上车,王明明就不好意思地说。原来,头一天的夜里,王明明和两位同事将抓获的一名嫌疑人送到宽甸县看守所,在回派出所的路上正好接上记者。

  下露河派出所距离宽甸县城96公里,需要行驶一段时间,于是趁着这段时间记者和王明明聊了起来。“听说今年以来,下露河乡是刑事案件‘零’发案,这太神奇了,你们是咋做到的呢?”在弯弯的山路上,记者问了第一个问题。

  王明明说:“我们是一个朝鲜族乡,本就民风淳朴,老百姓都可好了。然后我们为了能更好地和百姓打交道,在6个村设了27名网格管理员和78个网格员,还派了6名专职辅警专门做村里的矛盾排查工作。所以村里一有矛盾我们马上就能知道。”

  “那是不是村里矛盾也非常少?”记者又问了第二个问题。王明明笑着说:“矛盾并不少,农村肯定得有矛盾,土地纠纷、家庭琐事纠纷都经常发生,但是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把矛盾化解。而且调解后我们还会上门回访,必须确保矛盾彻底消除。”

  王明明骄傲地向记者介绍:“别看刑事案件极少,治安案件我们也屈指可数。因为我们没事就去老百姓身边‘念叨’,乡里的学校、村我们都常去普法。”

  几个小马扎

  就这样,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路上,王明明给记者揭秘了许多“零”发案的“法宝”,接近10点钟的时候,车直接停到了通江村一个旅游点——朝鲜族民俗村门口。

  但王明明可不是带记者来旅游的,他是来找民俗村经营者宫女士了解矛盾纠纷情况的。当天烈日高照,晒得厉害,于是在民俗村的长廊里,放上几个小马扎、一个小方桌、几杯清茶,大家就唠了起来。

  刚坐下,宫女士就拉着王明明诉起苦来:“总有个别旅游团队来参观时不想花停车钱,就把大巴车停在门口,其他车辆通行都费劲……有的游客把我们售卖的民族衣服、头饰挨个试个遍,又拍照又视频的,结果什么也没买……有的游客上卫生间后把免费的纸巾全部拿走,服务员上前理论,游客反向旅游管理部门投诉景点服务不好……”

  宫女士一条条“控诉”着,王明明就在一边认真地听着记着,待宫女士说完,王明明说:“我们毕竟是服务行业,不要与游客发生冲突,我们还需要把民族乡的良好风貌通过民俗村推向全国各地。”

  安抚完宫女士的情绪,王明明又马上给出了解决方案:“我们会马上与村里、乡里研究,想办法解决您刚才说的这些问题。”听了王明明的话,宫女士心里有底了。

  一包甜粽子

  离开民俗村,记着跟随王明明来到了派出所辅警丁平负责的川沟村。

  前不久,丁平从网格员的口中得知,村民李某和李某某因为耕地边界问题发生了纠纷,丁平马上找到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到现场进行调解,最终明确了地界,化解了纠纷。这次记者跟着李明明和丁平来到两户村民家进行回访。

  走进村民家,迎面而来的都是热情的欢迎。“你放心,我们现在一点矛盾都没有。”“我们两家现在相处得可好了。”见两家和平相处,丁平特别高兴,他还让双方在回访单上签了字。王明明说:“你可能会觉得我们回访还让当事人签字太麻烦了,但这两个签字不仅能加深双方当事人和睦相处的意识,还能增强民辅警化解矛盾纠纷的责任意识,使民辅警真心尽力做好每一件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忙完一圈回到派出所已经是下午了,刚进门就看见一位老大娘手里捧着一个包裹站在大厅,她一边加快脚步将手里的包裹塞到王明明的怀里一边说:“我正要找你呢,平时你们没少帮我,快到端午节了,给你们尝尝我包的粽子。”

  一旁的丁平告诉记者,老大娘已经70多岁了,儿女不在身边,老伴身体也不好,老大娘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民警走访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老大娘家里帮着收拾收拾屋子,和她唠唠家常,一来二去,老大娘心情好了,她也把所里的民警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看着像家人一样聊天的两人,丁平说:“包括老大娘在内,今年我们共帮扶了6名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的村民,所长说了,老百姓就是我们的家人,有什么事我们都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