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市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近年来,北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以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工作为抓手,以平安创建为驱动,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为保证,统筹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创新经验不断涌现,平安创建走进了社区、迈进了乡镇、跨入了校园、步入了医院……渐次向更广领域、更深层面拓展,开创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已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平安示范市。

志愿者助力平安建设
平安建设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
北镇市把建设“四个北镇”作为全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十三五”规划中,将“建设和谐北镇,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作为全市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还制定了《北镇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北镇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北镇市党政干部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切实把平安建设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对不能完成社会稳定工作,并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坚决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根据《辽宁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五部委约谈办法》,严格执行了“五+X”工作制度。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北镇市委书记张忠龙多次就“法治北镇”“平安北镇”、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全市的平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北镇市不断完善系列平安创建活动运行机制,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平安北镇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平安建设网格化、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方案和制度,明确了责任主体的责任,市、乡、村三级共签订综治(平安建设)责任书452份,信访维稳责任书316份,签订率均达到100%;北镇市综治委组织有关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对创建活动中遇到的涉及各个职能部门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及时沟通和协调;把系列平安工程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市直各部门综治和平安建设检查考核之中,并建立了考核奖惩机制。
网格化管理夯实平安根基
2013年以来,北镇市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全面构建了市、乡、村、组四级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格局。一级网格实行双组长制,由市委书记、市长任一级网格长;二级网格由各乡镇(街道、农场)党委书记、乡镇长任二级网格长;三级网格由各村党支部书记任三级网格长;四级网格由村民小组长任四级网格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网格2261个,网格长2283名,网格员6087名,将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全部融入网格之中,织就一张动态网,实现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格局,使网格管理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为进一步统一规范管理,确保发挥其职能作用,对市、乡、村、组四级网格统一制定了工作职责和“例会”“考评奖惩”“问题处置反馈”“信息台账管理”四项制度。为夯实各项制度的落实,2016年10月21日,北镇市委专门召开了全市综治暨网格化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会。为了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更好地履职尽责,北镇市综治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先后两次对基层网格长和网格员进行了培训。
实践证明,网格化管理工作在平安建设中真正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矛盾纠纷基层化解、信访维稳关口前移、社会治安基层联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工作目标。正是由于各级网格层层发挥作用,认真履职,全市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街),疑难事不出市”的工作目标。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北镇市把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平安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初,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北镇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三年建设规划》,制定了《北镇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年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围栏系统、重点部位终端特征采集系统、交通卡口建设。加强了应急指挥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建设,推进了扁平化的指挥模式,提高了应急处突和快速反应能力。
公安机关始终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切实强化动态巡防,突出主动预防,夯实信息基础,做强群防群治,着力构建立体、动态巡防体系。结合治安实际,在广宁镇、沟帮子派出所各设立一个专业化武装巡逻队,与巡特警、交警三警联勤,最大限度陈兵街头、警灯闪烁,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网格化巡逻。立足警民联勤、共防犯罪的思路,以社区、村为平台,把保安员、治保组织、“红袖标”志愿者、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组织起来,开展治安巡逻、看楼护院、邻里守望等治安防范活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在社会治安防控和侦查破案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系列平安创建再上新台阶
在平安创建活动中,不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内容,增强平安创建生机与活力,各项创建活动出现新亮点。在平安乡镇(街道、农场)、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中,北镇市因地制宜将“三无”乡镇、“五无” 村创建活动有机融入到“平安乡镇”“平安村”创建活动中来,下发专门文件进行专题部署。目前,北镇市级“平安村”达80%以上;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全市建立了25个省级“妇女儿童维权服务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示范站”,使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工作关口前置,减少了家庭暴力、邻里纠纷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北镇市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家庭”创建先进单位;同时在“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景区”“平安企业”“平安铁路”的创建活动中,北镇市不断加大督查整治力度。通过以小抓大,从“细胞工程”抓起,构建了“平安北镇”创建的大格局。
创新理念引领平安建设
近年来,北镇市不断探索网格化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2016年初,在总结综治网格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科学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组建全市“综治网格信息化”微信公众平台,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村(社区),并结合综治工作实际,将微信平台设置为“平安之窗”“便民服务”“投诉建议”三大板块。“综治网格信息化”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发挥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加大法治宣传的重要作用。
北镇市立足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公安警务“四项整合”为契机,于2016年8月成立了北镇市平安协会,不断扩展延伸平安力量的新触角。该协会是全市组建的第一个以平安为主题的群众性社团组织,为平安建设工作注入了新力量。目前,平安志愿者已达2202人。村村都有志愿者,实现了平安志愿服务全覆盖。通过开展日常动态巡防、排除各类风险隐患和服务群众等活动,不仅让“红臂章”在街面亮起来,也撑起了社会安全的“保护伞”。
一年来,广大政法综治维稳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浇灌了“平安北镇”之花,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社会治安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