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引导居民自当家 “三无”小区也风光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栾岚 文并摄 | 发布时间: 2017-01-16 09:56
  这个小区没有物业管理,没有成立业委会,没有配备保洁员,可小区的环境并不脏乱差,记者调查发现——



小区居民正在清扫积雪
 
  虽然刚刚下了一场大雪,但丹东市振安区鸭绿江街道太平社区的一个小区里的路面上却看不到冰雪,小区从里到外干干净净。让记者吃惊的是,这个小区没有物业管理,没有成立业委会,也没有配备社区保洁员,但却与人们印象中的弃管小区大相径庭。如此整洁有序的环境从何而来?记者在楼长马兆珍的工作日记中找到了答案。
 
  小区从弃管到“齐管”
 
  “从前,我们小区院里坑洼不平,碎石满院,往外推个轮椅都非常费劲,女同志穿的高跟鞋都能被划坏。为了改善小区环境,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来小区帮助整理。经过社区党委的努力,我们小区内的地面被重新铺平,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社区党委真是一心为民,关爱百姓,我们小区全体居民感谢社区,为他们点赞。”这是马兆珍最新一本工作日记中的第一篇日记,记载了2016年夏天,太平社区党委向街道办事处申请启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为小区重新铺设院内地面的事。
 
  马兆珍介绍,曙光路56-1号楼建成于2005年,是个U型的独栋楼,有6个单元,现在常住居民有56户。据她回忆,小区最开始是有人管理的,也收物业费,但因为房屋维修不及时,物业费收不上来,后来就渐渐变成了弃管小区。但弃管后,小区卫生状况却没有变得一塌糊涂,马兆珍认为,原因是“各单元都有好人”。
 
  “每个单元的楼道都有人扫,全是大家自发的。”马兆珍说,不光是楼道有人扫,居民高洪昌、于菊凤还经常主动打扫院内卫生,甚至把从小区大门到曙光路的那段路面也给扫了。
 
  “特别是我们院里路面重新铺了以后,主动来打扫的人就更多了,大家对小区环境都非常爱护。”马兆珍说,以前院里常常停满了车,路面修好后,大家都签字承诺不在院里停车。“也有居民把车停到院里的情况,但也就顶多停两三天就不往院里开了。”在马兆珍看来,解决这一问题靠的是自觉,“虽然没人管,但别人有车都不往院里停,停车的人自己就不好意思再停到院里了。”
 
  “三无”小区大变样
 
  在鸭绿江街道,像太平社区的这个小区,没有物业,没有业委会,没有社区保洁员的“三无”小区不止一个。
 
  去年7月6日下午,鸭绿江街道东泰社区工矿设备楼小区安装了健身器材,加之刚刚用红地砖铺就的院落,这个昔日一到雨季就饱受内涝之苦、一到黑天老人小孩出门就怕摔跤的“三无小区”(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实现了华丽转身,让居住在这里的50余户居民,幸福感油然而生。
 
  据记者了解,始建于1997年的工矿设备楼小区,因年久失修,地面坑洼不平,加之路面被机动车碾压而严重破损,每到下雨天就积水成灾,出门满鞋污水,居住在这个小区的居民们饱受煎熬。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街道社区两级党委,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为抓手,坚持把上级服务群众的专项经费花在刀刃上,扎扎实实地工作起来。社区党委书记王桂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孙淑华,本着“一定把工矿设备楼小区的院落修缮好”的务实理念,带领居民克服各种困难,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质量上乘的地砖买来了,崭新的健身器材拉来了,施工人员到位了,王桂兰、孙淑华和社区的相关人员,在不影响其他工作的前提下,如期坚守施工现场。他们不仅担当质量监督员,还帮忙解决施工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仅用了3天时间,抢在雨季前把困扰居民们近20年的院落维修完毕。居民们说,比预想的效果还要好。
 
  记者发现,在丹东市还存在着不少弃管小区或被弃管的单独楼栋,如何加强其管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是许多社区在工作中都需要面对的复杂问题。没有统一标准,解决方法更是因地、因居民而异,但其背后所体现出的却都是社区工作者的智慧,也是小区居民对待自己生活环境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