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努力打造家暴受害者的“避风港”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李滢乐 | 发布时间: 2016-12-12 09:49
全省妇联反家暴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编者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家庭暴力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妇女的生命,也影响社会的平安和稳定。
 
  近年来,省妇联始终坚持把反家庭暴力作为维护妇女儿童人身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初步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妇联等社会组织协同,群众参与的反家庭暴力工作格局。
 
  在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后的第一个“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到来前夕,11月24日,全国妇联在京召开贯彻实施《反家庭暴力法》交流座谈会,我省反家暴工作在座谈会上得到了认可,沈阳市沈河区山东庙街道反家庭暴力工作经验在交流座谈会上发言。
 
  全省妇联已经为家庭暴力打造出了一个“避风港”。



省妇联通过多项活动宣传反家暴
 
  【数字】
 
  ——目前,全省已经建立的71个家暴庇护中心,为10名寻求庇护救助的家暴受害人提供了帮助。
 
  ——全省500个社区(村)已经建立了省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示范工作站,带动全省建立社区(村)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12110个,基本实现全省社区(村)反家庭暴力组织网络覆盖率100%。
 
  ——省妇联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在沈阳、鞍山、本溪三个市500个社区(村)开展了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进社区(村)普法宣传活动。
 
  【概述】
  构建反家暴社会化工作格局
 
  要想做好反家暴工作,就要从源头上抓问题。
 
  为有效化解家庭暴力等方面的婚姻家庭纠纷,省妇联联合省综治办、省司法厅出台了《关于加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同时省妇联下发了《关于做好妇联系统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和妇女儿童权益突出问题的“大排查、大调解”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做好涉家暴案件的排查防控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家暴告诫制度有效落实,省妇联、省公安厅建立了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情况通报制度,各市妇联还积极推动出台了一系列反家暴政策。
 
  这些都说明反家暴工作已经是全省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反家暴工作也不仅仅是妇联自己的工作,如今,全省已经构建了反家暴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全省各级妇联努力发挥妇联组织协调优势,推动形成了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公安机关建立了家暴案件接处警制度,在市、县、区级公安机关设立“110”报警中心,在基层建立了投诉站点。省检察院建立妇女儿童专案组或女检察官公诉组。省高院在全省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在基层法院成立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民政部门建立了受暴妇女救助制度。省司法部门建立妇女法律援助机构,为受暴贫困妇女免费提供法律援助。省综治办在全省500个社区(村)建立了省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示范工作站。
 
  此外,全省还开展了“零家庭暴力社区”创建活动;建立了五级信访投诉受理网络,开通12338妇女维权热线;实施了信访代(协)理制度等,方便、快捷为妇女提供咨询服务、心理疏导、婚姻关系指导等服务。
 
  社会化工作格局切切实实让反家暴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
 
  【聚焦】
  反家暴成果各地开花
 
  为了推进全省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省妇联、省公安厅选择沈阳、鞍山、本溪市开展家庭暴力告诫制度示范市创建。
 
  沈阳市召开了全市反家暴工作推进会,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法院下发了全省首个人身安全保护令。鞍山市妇联制作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宣传画》,通过“妇联维权+保护令+告诫书”通俗易懂的画面形式解释了遭受家暴后,受害者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本溪市公安局、妇联联合下发表彰通知,对基层单位家暴告诫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示范市充分发挥了反家暴工作示范引领作用,于是,各地也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经验做法。
 
  大连市创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借助社会专业力量,通过购买服务,签约专业律所,以定时预约的方式面对面为来访妇女免费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辽阳市妇联在全市城乡建设标准化20个妇女维权示范站(家暴110报警站),开展普法宣传、矛盾化解、治安防范、家暴预防处置、民生服务等活动。
 
  反家暴工作成果已在各地开花。
 
  坐标:丹东市元宝区
  经验:对高危家庭进行登记造册和定向帮扶
 
  2015年至今,元宝区登记上册家暴高危家庭98户,截至目前疏导干预完成95户,剩余3户矛盾也得以有效缓解,对21名施暴者成功开展教育矫治工作。
 
  丹东市元宝区六道口街道王某的家庭曾是登记在册的家暴高危家庭之一,其与丈夫夏某婚后感情一度较好,后因夫妻共同经营的生意倒闭,家庭经济逐渐窘迫,矛盾升级,丈夫甚至以暴力相威胁。
 
  区、街和社区妇联通过排查,很快掌握了以上情况,将王某的家庭确定为家暴高危家庭,志愿调解员王淑英与王某家庭“一对一”结对,先后入户谈心多达20次,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疏导干预工作,并邀请心理专家与二人进行单独交流。根据王某特长,街道妇联还帮助夫妻在住址附近开了个美发屋,使家庭经济状况得以改善,两人的生活终于走上了正轨。
 
  为从源头上防止家庭暴力现象的发生,元宝区妇联将反家暴工作关口前移,把有可能发展到家暴程度的高危家庭作为反家暴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开展家暴隐患排查,对高危家庭登记造册,定向帮扶,将家暴扼杀在萌芽中。
 
  同时,元宝区还将工作重点放到对加害人的教育矫治上,认真分析加害人产生暴力的原因,包括性格障碍、心理疾病、生活窘迫、第三者插足、吸毒等,有针对性地采取“多对一”方式,形成教育矫治网络,制止家暴行为。
 
  此外,元宝区还建立家暴投诉回访制度,对高危家庭和处置过的家暴案件坚持定期回访,做到帮扶日常化、回访经常化,防止家暴隐患重生和家暴复发,巩固工作成果。
 
  坐标:沈阳市沈河区
  经验:探索创立“三三三”工作机制
 
  2012年至今,沈河区妇女儿童维权案件中关于家庭暴力案件由原来的65.3%下降到19.7%
 
  沈阳市沈河区创新推出了反家暴“三三三”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了具有沈河特色的反家庭暴力工作模式。
 
  “三三三”指的是搭建“三级网络”、整合“三部电话”、落实“三项服务”。
 
  沈河区妇联设立“110家暴干预中心”,沟通协调全区各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落实反家庭暴力工作;在山东庙等15个街道设立“110家暴干预分中心”,成立反家暴工作办公室;在三八南等111个社区设立“社区110家暴干预中心”,成立社区反家暴工作调解小组。
 
  家庭暴力多为突发事件,从事发求助到临近接触,必须具有很强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于是沈河区通过公开110公安报警求助电话、12338妇联投诉电话、96125维权投诉电话,实现了通讯呼叫电话的整合互通,只要居民任意拨打其中一个电话,即可足不出户获得帮助。
 
  三项服务分别是跟踪服务、咨询服务和医疗服务。通过社区妇联专干定期入户走访,对实施家暴者建立显性档案,聘请专业律师免费为妇女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对《婚姻法》、《继承法》进行详细解答,对在家庭暴力中受伤害的妇女儿童,由基层妇联专干、楼长和志愿者及时送往医院包扎或治疗,这些服务让百姓感受到妇联组织的温暖。
 
  坐标:沈阳市沈河区山东庙街道
  经验:干预及时 长效管理
 
  截至目前,山东庙街道共建家暴高危家庭档案105册,对59名施暴人进行处置或教育。
 
  沈阳市沈河区山东庙街道下辖7个社区。近年来,山东庙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反家庭暴力法》,进一步整合地区资源,完善干预措施,优化运行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构建起宣传先行、干预及时、处置有力、帮扶有效的反家暴工作体系,有效促进了辖区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受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思想束缚,多数受暴妇女往往三缄其口,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反家暴干预机制尤为关键。
 
  山东庙街道与山东庙公安派出所、街道全社会调解室紧密联动,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依托网格化管理,及时掌握群众家庭动态,强化维权热线和信访接待,善于发现线索,及时介入,及时干预,及时解决。
 
  同时,山东庙街道把宣教活动作为与群众互动沟通的过程,从中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工作预见性。将感情不和、下岗失业、有不良嗜好、外来人员和有过暴力前科等家庭列为高危家暴家庭,坚持每半年回访一次并做好记录,实施长效管理。
 
  为保证案件处理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山东庙街道深入梳理近年来家暴投诉案件,联合派出所确定了获取信息、登记造册、平息纠纷、根据纠纷情况作出处理、日常走访和全社会调解、帮扶等家庭暴力处置流程,成效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