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沈阳市把“平安校园”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抓好“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随着沈阳市启动“平安校园”建设试点,和平区将率先把“书包里的望远镜”变成现实,学生进出校门时都将有免费短信告知家长。同时,沈阳市公安局全面推进“平安高校”建设,不断强化高校立体化治安防控举措,确保校园平安。
孩子进出校门有短信通知
按照全市关于开展“平安校园”建设试点工作的部署,沈阳市和平区将望湖路小学新世界分校、南宁幼儿园远洋分校确定为全市“平安校园”建设试点学校。
据介绍,“平安校园”安全平台主要是从校园安全角度出发,监控学生出行安全,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平台运行后,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张胸卡大小的识别卡,只要从校门口进出,安装在大门口的红外线感应器便会自动发出一条短信到家长的手机上,短信内容为:“某某家长你好,您的孩子于几点几分进校。”放学后,当学生出校门时,其父母的手机也会收到一条相应的短信,显示孩子离开学校的时间。
与此同时,这套系统还会与校园内的监控探头联网,家长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包括孩子在操场上活动和进出校门的情况,甚至是每天所吃的食堂饭菜情况等。而考虑到隐私的因素,家长暂时无法通过APP观看到孩子在教室内的表现。
此外,为了及时化解校园各类纠纷,在试点学校中设置了“矛盾纠纷调解室”。目前,望湖路小学新世界分校的“矛盾纠纷调解室”已启用一个月,由校领导牵头负责,定期对校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摸排,对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登记调处。
不断强化高校立体化治安防控举措
目前,在沈阳市公安局的强力推动下,沈阳各大高校已经形成了以保卫部门为龙头,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团委及各院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各高校在沈阳市公安局的指导下,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由保卫干部、保安员、后勤保障人员、学生和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演练。
沈阳市公安局不断加强校内的安全防范措施,让学生更有安全感。截至目前,沈阳市公安局发动各高校保卫干部、保安、学生等力量,组建了72支巡逻队,1200余人参与24小时大巡逻、大防控工作。此外,沈阳市公安局指导高校巡逻队将巡逻力量向重点要害部位、易发案地点和时段倾斜,提高见警率,降低刑事案件的发案率。
高校校园面积大、场所多,单纯依靠人防很难做到全方位覆盖。为此,沈阳市公安局督促、指导高校进一步加大技防建设力度,加大技防建设资金投入,提升视频建设质量,扩大视频点位覆盖面。目前,各高校视频探头数量达8313个,数字高清探头逐步替代了模拟探头。中国医科大学等部分高校还将新建红外报警柱。学生遇到危险时,可通过红外报警柱直接与监控中心取得联系,方便保卫部门快速出警。完善的技防设施在破获校园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大学生群体由于涉世未深,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为此,从今年开始,沈阳市公安局组织民警深入高校,为在校大学生上安全教育课42次,听课人数5万余名。民警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讲解防火、防盗、防电信诈骗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沈阳市公安局指导各高校,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校园网、LED显示屏、宣传橱窗等,广泛宣传各项法律法规。
根据高校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的情况,沈阳市公安局在充分利用传统方式宣传防范知识的同时,内保支队大学科副科长张芳菲建立了“校园张Sir”微信平台,使用学生喜爱的网络语言,开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目前,“校园张Sir”微信平台发布电信网络诈骗案例、预警信息120余条,被学生大量转发,关注网友达数万名。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将这种宣传模式迅速推广,分别建立了“东大守护神”“平安沈工大”微信平台,向广大学生宣传防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