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天气渐凉,但在丹东市元宝区的广场和公园每天都会上演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看!那些跳着广场舞的妇女们在锣鼓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文化氛围。
文化宣传队,唱出平安
这些表演者都来自“社区文化宣传队”,这支宣传队完全由群众中的一些业余文艺爱好者组成,他们自编自演各种形式的节目,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宣传队成立以后,根据队员的喜好和特长,分为秧歌队、文艺队、健身队,专人负责排练一些具有时代特征、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
一年来,他们自编自演了《健康生活小锦囊》,组织了“革命歌曲大献唱”社区联谊会,“党旗在社区飘扬”等合唱比赛,社区文艺晚会等活动,队员由最初的8人增加至20多人。自行编排的节目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参加了宣传队的居民张阿姨说:“以前我们没事的时候,坐在一起说闲话、搬弄是非。现在,社区内热心文化娱乐的人越来越多,邻里关系变得亲密了许多,我们感觉活得充实了,生活有了奔头。”
据记者了解,这支“社区文化宣传队”仅仅是元宝区利用文化软实力,打造平安新环境的一个缩影。
提升文化“软”实力
年初,元宝区综治委对全区平安文化建设的“软”、“硬”件进行了摸底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区综治委制定下发了《2016年元宝区平安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区开展平安校园、平安交通、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平安医院等一系列平安文化创建活动。
如今,走进元宝区,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目前元宝区有6支文化宣传队、132块宣传板、1万余份宣传资料、6处永久性咨询处。在元宝区综治委看来,平安是一种软实力。只有各行各业具备平安的意识,整个区拥有平安文化的氛围,才能从心底认识到平安的重要性,并为营造平安的生活环境付出努力。
“平安文化建设,要从娃娃抓起。”校园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底线,是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为将平安理念根植到青少年心中,区综治委以“平安校园”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基地,在全区14所中学5600名师生中开展平安文化教育影片观摩活动。同时,全区14所中学还开展多层次的教师、学生自我防范演讲比赛、办普法知识手抄报及安全宣传日等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
此外,学校做到安全教育与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为全区平安建设工作持续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将平安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平安文化要想内化于心,首先要能够让人安心。相融生和谐,心宽平是非。作为最基层的组织,社区里的居民来自各行各业、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脾气秉性千差万别,因此,社区是平安文化的重点建设基地。区综治委为提高居民平安文化素养,以社区党员活动站、文化活动中心为阵地,通过讲座、表演等形式,向社区居民解读平安文化的内涵,树立“平和、和谐、安全”的生活精神。
平安文化外化于行,就得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区综治办为积极指导所属7个镇街长期开展平安文化宣传活动,将宣传活动常规化、日常化。在商业地段、人口密集地点进行统一宣传,并利用广场、公园等公开场所举办的晚会和文艺演出,向群众解读开展平安文化建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建设重在传承,贵在长久。为发展好平安文化,区综治委将平安文化创建工作与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相结合,积极组织全区党政领导干部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学习培训,并聘请专业人员对全区机关干部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区党员干部的国家安全意识,以学促安,从思想层面提高党员干部平安文化建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