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扫描
编者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的核心,婚姻稳定、家庭和谐是社会平安稳定的基础。
有效预防和调处婚姻家庭纠纷,是构建和谐婚姻家庭关系、创建“平安家庭”的迫切需要,对于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平安辽宁”建设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加大,各类矛盾纠纷,特别是婚姻家庭类纠纷呈现出易发多发、成因复杂、易激化升级、调处难度不断加大等新特点,一旦不能及时有效化解,极易引发刑事案件,甚至转化为恶性群体性事件。
而调解在解决婚姻家庭纠纷中具有有利于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特殊关系,满足人们既想解决纠纷,又怕“家丑外扬”的心理,早已内化为人们解决婚姻家庭纠纷一种重要方式等特殊功能和特点。
因此,全省一直在不断完善调解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在解决婚姻家庭纠纷中的作用。

家庭矛盾成为影响平安的一个重要问题
【分析】
家庭矛盾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下正是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引发的社会不稳定,是当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在影响“平安”的诸多因素当中,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是较为常见和突出的因素。
根据省综治办的调研报告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分类台账显示,近两年来,全省综治委成员单位年均矛盾纠纷排查总量近20万起,其中,邻里关系类和婚姻家庭类矛盾依然是引发我省矛盾纠纷的主要问题,2014年共排查出59598起,约占总量的32%,调处了59344起,调处率为99.6%;2015年共排查出57020起,约占总量的34%,调处了56732起,调处率为99.5%。
近年,我国的婚姻家庭越来越受到各种利益、观念的冲击和影响,各种新型的利益冲突和摩擦不断出现,家事纠纷日趋复杂。虽然人民调解制度在家事纠纷解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在某些方面存在不适应现实需要之处。
在调解机构方面,妇联、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委会、居委员等机构都在从事这方面的调解工作。但是,众多机构的调解往往可能因缺乏专业性而致使效果不尽如人意。且随着社会的变革,当前我国不少基层地区,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不仅无专门的人民调解机构、且不少地区的调解人员多为一些“干部”挂职、兼职,虽有经验、有声望,但不一定理解当代婚姻家庭当事人的需求、特别是青年人的爱情、婚姻、家庭观念及行为且在婚姻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以及相关法律服务方面的能力也许不尽如人意。
在调解人员方面,由于家事纠纷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民事纠纷,其具有血缘、身份、伦理、情感等方面的独特性,关系着家庭的稳定及社会的和谐,所以家事纠纷的调解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调解工作的技巧。
那么近年来,在完善家庭矛盾纠纷方面,全省都作了哪些努力?
【扫描】
妇女维权站开到家门口
社区主要面对居民,而居民的家庭矛盾也是社区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近日,在辽阳市白塔区胜利街道文安社区,来自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金老师为社区工作者以及居民上了一堂题为“谈谈家庭冷暴力”的讲座。
现场的所有听众都认真听讲,对所学的知识做好了记录。在此次讲座中,金老师讲了所谓的家庭冷暴力包括:冷酷、暴戾、杀伤力。还有如何做好非暴力沟通,在与人沟通时要注意些什么,对于家庭冷暴力的应对方法,尤其是针对女性,她们在男人眼中是弱者,想保护的人,所以要示弱或培养跟他的共同爱好,才会有共同话题等方式、方法。
金老师的讲座由游戏和讲解结合而成,使大家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受益匪浅。
据记者了解,这次“谈谈家庭冷暴力”的讲座仅仅是白塔区开展妇女维权站的一个缩影。
白塔区为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建设了妇女维权工作站,创新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矛盾化解、治安防范、家暴预防处置、民生服务等活动,积极发挥妇联组织作用,让社区百姓生活更和谐,社会秩序更稳定,为建设智慧、文明、美丽、幸福新辽阳贡献一份力量。
“1+2+3”的工作模式,夯实妇女维权工作基础
为了做好妇女维权工作,白塔区以文安社区为试点,在社区采取了“1+2+3”的工作模式。1指社区书记担任妇女维权工作站站长,负责主抓全面工作;2指律师应春明和法律援助专业人士程菲;3指3支妇女维权工作队伍:社区工作者、社区巾帼志愿者和社区义工。社区妇女维权站整合相关人力资源,发挥专业人士、志愿者作用,推动妇女维权工作稳步开展。
两个工作室一个加油站,丰富妇女维权工作内涵
为了进一步将妇女维权工作推向深入,社区创新服务载体:阳光工作室、法律工作室和心理健康加油站。阳光工作室的专业社工人员刘海云以个案服务形式为贫困妇女夏素贤、信访人员穆丹阳开展了两例个案服务,通过近半年的6步服务工作,让他们生活得到改善、心情得以改变、思想得到升华。
近日,李女士走进社区妇女维权工作站,就自己的婚姻涉法问题向律师应春明进行咨询。因李女士身患重疾,且家境贫困,应春明为她开通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其减免了数千元的律师费。“妇联为我们设立的维权站,让我们维护自身利益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到处求助,转了一圈,又回到起点’。”李女士欣慰地说,社区的律师就可以为我们出谋划策,‘绿色通道’更是让我们这些没钱打官司的人也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了!这法律工作室,真是贴心又暖心。
“维护合法权益,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多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妇女维权工作的有效方法,却发现这项工作一直存在这样一个瓶颈:妇女来妇联寻求权益保护时,我们因法律知识的有限性,不能给予她们彻底有效的帮助,导致妇女权益保护往往悬而未决,不能深入到底。” 区妇联有关负责人说。
针对这个问题,区妇联在社区设立妇女维权工作站,工作站下设法律工作室,邀请律师每月定期到社区,为上门前来咨询各类维权问题的妇女“坐诊把脉”。
据记者了解,社区法律工作室开展免费咨询、法律讲座、免费公证等服务项目,社区还建立了心理健康加油站,聘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秋为讲师,制定教学计划,为社区妇女讲述心理健康知识。比如今年的3月3日,金秋为妇女讲解女性在与外人初次见面打交道时,如何进行交流以消除紧张感,接着又深入浅出地从沟通、交流、倾听和观察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介绍了怎样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方法,现场还组织大家进行了一个互动游戏的测试活动,活动中,广大女性朋友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谈论了自己的现状。
多元参与,推动妇女维权工作纵向发展
据记者了解,妇女维权工作站定期会举办各种活动,来丰富工作站的服务内容。比如在3月8日妇女节当天,社区举办了 “幸福、快乐三八”妇女节趣味游戏活动。参加人员分成健康队、幸福队和快乐队,一起参加了一反常态、真假难辨、夹黄豆、爱的抱抱和占领阵地等游戏,经过比拼,社区为胜出队颁发荣誉证书,并送上康乃馨,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针对社区的情况,妇女维权站工作人员为社区贫困户张维福捐赠小孩子衣服、玩具、手推车和奶粉。针对她家情况,社区妇联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心理健康加油站定期登门服务,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社区搜集用工信息,为其丈夫介绍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社区妇女维修站建立以来,这种一站式服务到底的方式受到妇女们的认可与肯定,为妇女自身合法权益架构起一道保护屏,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让她们享受到阳光、雨露,生活因此而更幸福。今后,妇女维权站还将不断创新探索,助力妇女维权之路走得更顺畅。

调解员正在调解家庭矛盾
本溪有了家事调解工作室
10月14日,本溪市妇联在溪湖区河东街道办事处举办了家事调解工作室挂牌成立仪式。由此开始,本溪市首批26个家事调解工作室将在全市其他乡镇(街道)陆续成立。
据介绍,家事调解工作室由本溪妇联、综治、法院、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共同发起,依托乡镇(街道)的综治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而成,旨在对家庭中的矛盾进行调解,及时妥善化解婚姻家庭纠纷,为家事纠纷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权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事件发生,推动构建和谐婚姻家庭关系。
为了将家事调解做到细致入微,各家事调解工作室都聘请了多位女性调解员,她们具有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擅长做心理辅导,热心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
近日,彩北街道办事处按照上级机关部署,秉持对居民家庭中的矛盾进行调解,及时妥善化解婚姻家庭纠纷,为家事纠纷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工作理念,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家事调解工作室。
彩北地区大多是回迁社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不高,家庭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有的纠纷甚至耗时日久,给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家事调解工作室的成立将极大地缓解了这一状况,通过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擅长做心理辅导的调解员居中调解,可以将很多家庭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在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减少损失的同时,也促进了地区的稳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办和省委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有关文件精神,整合社会资源,有效化解矛盾,维护家庭平安、社会稳定,积极有效预防因家庭矛盾纠纷引发的命案发生,市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事调解工作中的优势,积极协调市综治办牵头,联合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发文《关于印发〈本溪市家事调解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推动全市家事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
按照文件要求,本溪市将依托乡(镇、街)综治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各乡(镇、街)建立家事调解工作室(以下简称调解室),行使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能,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对婚姻家庭关系矛盾进行调解,及时妥善化解婚姻家庭纠纷,为家事纠纷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同时宣传妇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权益保障,以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推动构建和谐婚姻家庭关系。调解室设立组织机构,负责调解室具体工作管理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选聘一定数量懂政策法规、懂心理辅导、热心和擅长调解工作的家事调解员和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法律顾问,确保辖区的家事调解工作顺利开展。
家事调解工作室的建立,将进一步整合力量,积极调处家庭纠纷,化解家庭矛盾,指导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教育引导家庭成员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平安、社会和谐稳定。
百合家事调解工作室落户铁岭
“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不想过了。”不久前,遭受家暴的阿连(化名)找到铁岭市百合家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寻求帮助。
据了解,阿连与丈夫李某结婚14年,育有两子。由于李某情绪暴躁,每次产生矛盾后,李某都会对妻子进行殴打,并在妻子受伤期间把她软禁在家。阿连想过离婚,但考虑孩子还小,所以一直忍耐。后来阿连发现,丈夫在外面有了第三者,且家暴现象越来越严重,阿连忍无可忍,万般无奈下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阿连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影响婚姻家庭和谐稳定的主客观因素不断增加,导致婚姻家庭领域的矛盾纠纷多发、频发。
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做好家庭和谐工作,铁岭市妇联于今年7月初组建了百合家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招募志愿者等方式组建了由13家合作单位、154名律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医生等组成的专业团队,为广大妇女及家庭提供法律维权咨询、婚姻家庭调解、家庭角色指导、女性健康关护、家暴关怀帮扶等服务。
前不久,工作室来了一对夫妻,该对夫妻结婚四年,有一女儿。受母亲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男方经常抱怨女方。“女方一个劲儿地哭,说男方很没有主见,连每日三餐吃什么这样的小事都听他妈的,日子根本没法过。”“我劝他们先好好想想,一日夫妻百日恩。”当时参与调解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婆媳矛盾反映出儿子对母亲的依赖或者母亲对儿子的依赖,“这是一个三方关系,男方一旦协调不好便容易引发家庭危机。”
据记者了解,提供婚姻家庭调解服务,调适家庭婚姻关系,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根据妇女需求开设幸福家庭婚姻旅程指导课程,提高女性保家护爱、建设幸福家庭的能力是百合家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的工作内容之一。
此外,工作室还为妇女提供法律维权咨询服务,解答妇女群众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引导妇女群众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依法维权,指导并帮助妇女申请法律援助,受理妇女维权投诉,倾听妇女的意见和建议;提供家庭角色指导服务,通过女儿修养指导、好妻子修炼分享会、准母亲能力培训、智慧父母课堂等方式指导妇女在婚姻家庭中扮演好孝女、贤妻、慈母等角色;提供女性健康关护服务,关注女性身心健康;提供家暴关怀帮扶服务,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救援和帮助,协助家庭暴力受害人克服心理阴影和行为障碍,协调解决其婚姻、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在铁岭市妇联市级工作室的先行示范下,各县(市)区相继建设了50个百合家事工作室,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法律维权咨询服务119人次,婚姻家庭调解服务67人次,家庭角色指导服务136人次,女性健康关护服务385人次。
前不久,铁岭市妇联百合家事健康大讲堂正式开课,辽宁楚河律师事务所楚艳秋律师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铁岭市健康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部长李丽为妇女提供了现场法律咨询、家庭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咨询服务,铁岭市中医院、铁岭市骨科医院副院长兼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秦素作了健康关护服务讲座,现场还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妇女需求,按需设计活动载体,提供菜单式服务,活动结束后,与会妇女争先恐后向专家咨询,久久不愿离去,这种工作形式受到妇女的欢迎。
百合家事调解工作室通过妇联组织的引领和带动,使越来越多的各领域资深专家、学者、精英成为家庭纠纷调解志愿者,借助百合家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这个平台为妇女提供贴心服务,成为家庭烦恼的倾听者,婚姻纠纷的调解员,夫妻矛盾的化解器,道德法律的守护神和幸福生活的引路人。
【借鉴】
澳大利亚“家庭关系中心”
在国外,就现代家事纠纷的处理而言,澳大利亚的家事纠纷处理机制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其针对处理家事纠纷专门设立“家庭关系中心”,在全国建立了网络工作系统,通过特别组织提供诉讼外调解等服务解决家事纠纷,这种思路、举措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设立“家庭关系中心”是澳大利亚政府对家庭法改革而采取的重要举措。2005年该政府拨3.97亿专款拟在未来的四年多时间里用于家庭法改革。其主要的改革计划是在全国各地建立65个家庭关系中心,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为家事纠纷当事人提供专门服务。
“家庭关系中心”雇用经验丰富并具有专门资格的工作人员,为已分居、离婚或者正处于纠纷中的夫妻提供各种服务,以协助家庭走出危机,救婚姻,至少让难以挽回的离婚双方当事人不用诉诸诉讼而好合好散,以期避免双方互相敌视以及由此给子女带来的更多伤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家事纠纷的特殊性,需要建立专门的家事纠纷调解机制,及时、妥善地处理家事纠纷,有利于维护家庭的稳定、平安,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现代社会家事纠纷的及时妥善解决,需要建立专门的诉讼外家事纠纷解决机构,如类似澳大利亚“家庭关系中心”的“家事纠纷调解中心”。以基层社区为单位,构建一个遍及全国的“家事纠纷调解中心”网络化的诉讼外调解系统。
此外,家事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需要完备的法制保障。如澳大利亚“家庭关系中心”的成立及运行,既有家庭法的相应规定(如家事调解程序等),还制定了具体的配套规则。建立、健全相关的调解规则、内容及程序,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家事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可及时调解处理家事纠纷,减少讼累,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