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活动”社会风险评估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碰硬”,摸着石头过河,趟出了一条符合辽宁实际的创新之路。在一次次探索实践中,始终坚持民意导向、问题导向,总结出“边评估、边化解”的工作思路,把评估过程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及时消除隐患,努力打造社会风险评估辽宁模式升级版,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得到显著提升。10月15日,在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培训会议上,沈阳、大连、鞍山、丹东、锦州、朝阳6个市的稳评“双示范”单位通过介绍经验,道出了各自的创新举措。
培训现场
沈阳市沈河区委政法委:强化源头治理 确保风险评估全覆盖
为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沈阳市沈河区委政法委将风险评估列为加强社会治理的第一道工序,努力将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
评估关口前移。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法制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工作、稳定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使其成为项目建设、企业转制、经营转型、土地和房产征收等规划的前置审批条件,渗透到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真正从源头上化解各种社会风险。
评估重心下移。沈阳市沈河区委政法委在民意调查上狠下功夫,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听证会等形式与被评估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评估目标平移。将评估工作向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延伸,努力实现以评估保稳定促发展。
5年来,由于实施了有效的风险评估,妥善解决了群众诉求,防范和化解了社会矛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大连市旅顺口区委政法委:筑墙砌坝 消泯风险摆在最前
大连市旅顺口区始终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手抓、两手硬,小到房屋改造、道路施工,大到投资过亿的重点项目落地,所有决策、项目必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关口”。
“稳评”关口前置,筑牢源头风险“防火墙”。大连市旅顺口区委政法委将“稳评”动态嵌入发改立项、审批核准、落地实施各环节之前,逐节逐点筑起风险传导“防火墙”,屏蔽风险源头侵入。
“双评”融合发力,砌好多发型风险“防护坝”。沈阳市沈河区委政法委本着“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严格执行《大连市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对“稳评”流程进行优化,为“大项目”落地砌好风险洪峰“防护坝”。
“力量”前倾下移,凝结多维度化解“聚合力”。2019年至今,大连市旅顺口区委政法委将“稳评”中矛盾纠纷风险防范化解纳入到常态化“党建统领全要素网格治理”专项行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聚焦实效发挥网格作用、多元化解矛盾风险、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三个创新突破”,前推防范化解风险阵地,全力推进重大决策项目落地。
海城市委政法委:以规范评估程序 提升稳评质效
海城市委政法委坚持按照“应评尽评、全面客观、查防并重、统筹兼顾”的要求,牢固树立源头治理意识,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刚性门槛”,纳入党委决策程序、政府工作规则和部门审批程序,为社会稳定风险的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稳评工作,在市、镇两级分别成立了社会稳定评估机构,市级成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由政法委稳评办牵头,信访及有关部门参加。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听取维稳工作情况汇报。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稳评责任考核,把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责任全覆盖的稳评工作机制。
海城市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主(承)办、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和评估主体。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通过稳评工作,促进了各部门协同联动,形成了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的工作合力。
东港市委政法委:强化决策风险跟踪化解 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东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关于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工作的部署要求,严把稳评工作程序,强化决策风险跟踪化解,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东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东港市委政法委以开展“六进”活动为载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多种形式扎实开展了稳评宣传月活动,让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及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稳评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参与稳评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公益性项目、低风险项目,建议评估单位采用自评方式和简易程序。对重点项目,要求必须采取第三方稳评,充分保证项目评估程序履行到位、风险研判客观真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及时有效。
在审核《评估报告》时,对符合评估要求的项目,市委政法委出具该项目社会稳定低风险的意见函;对不符合要求的评估要件予以退回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对个别风险隐患较高项目,协调相关部门到现场察看,实地走访调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立即整改,一时解决不了的限期整改。
锦州市太和区女儿河街道办事处:“应评尽评” 源头防控风险
锦州市太和区女儿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办事处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充分发挥决策风险评估在发现问题、化解矛盾、防控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打造源头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体制机制,有序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近年来,街道共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事项22件,实现了“应评尽评”。切实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源头防控风险的有力抓手,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自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以来,街道党政一班人坚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法治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使其成为项目建设、土地和房产征收等规划的前置条件,真正从源头上化解社会风险。
在实施稳评过程中,全面建立群众利益代表参与机制,街道稳评工作小组通过矛盾摸排及时化解矛盾隐患,对群众不理解的地方第一时间给予宣传讲解。在评估结果的运用方面坚持从严要求,该暂缓的暂缓,该叫停的叫停,做到决策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
朝阳县委政法委:突出服务至上 打造特色稳评模式
自2013年开始,朝阳县率先在朝阳市开展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朝阳市选定的稳评示范县,2014、2015、2016连续3年承办了朝阳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推进年”“规范年”“创新年”现场会,打造了具有朝阳县特色的稳评模式,稳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同行业的普遍认同,稳评经验在全省推广。
朝阳县通过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符合县域实际、便捷高效的稳评一般程序,即“四步工作法”:第一步,接受稳评指导,制定评估方案;第二步,排查风险隐患,消除化解矛盾;第三步,项目分析论证,提出评估意见;第四步,评估主体确认,稳评部门备案。
同时,着眼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做到稳评工作更有效率,项目评估简便、快捷,坚持能简化就简化,分别制定了简易工作程序和简化工作程序。对净地出让的房地产开发、护岸坝工程、校园升级改造、乡村诊所建设等项目,通过启动简易程序、简化程序,有针对性地开展稳评工作,既方便了工作开展,又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收到了项目建设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好评,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认可。朝阳县还搭建了第三方稳评工作体系,建立了第三方评估模式;接入了辽宁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具备了通过该管理系统开展稳评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