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三治”服务村治 走出善治新路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锦州记者 王璐璐 | 发布时间: 2020-06-18 12:49

  乡村治,百姓安。

  黑山县太和镇罗家村从本村实际出发,量身制定发展规划,把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基本格局,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服务村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上了乡村善治新路。

04

志愿者(右)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

  “修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我同意。”黑山县太和镇罗家村村民董玉璞说。当天,村委会的会议室来了不少人,村民都关心路到底该咋修?一场讨论热烈地进行,村干部了解村民意愿,对道路修建事宜向村民作了陈述,最终项目通过。

  在罗家村,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

  “过往的车辆轧了我家的地,来帮助我解决一下吧。”村民李忠臣气冲冲地来到设在村部的“评事说理点”。调解员到现场沟通、协调,其他村民把放在路中间的玉米秧移走了,“路障”清走了,过往的车辆又能顺利通行了,李忠臣的气消了。

  “自治是法治与德治的基础,罗家村积极推进乡村治理民主化进程,提升参与治理的活力与积极性,如今,全村20余名党员、300多名村民参与其中,实现治理的有效性。”罗家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吉对记者说。

  为把自治与村治有机结合,罗家村构建了“四位一体网格基层综合治理格局”,通过微信、手机APP、公众号等现有的网络平台,将“网、部、户、人”进行整合,形成综治工作、便民服务、村情关注、舆情处理四大平台。通过四大平台,各种民生事务做到了及时收集、反馈,实现了百姓大事小情解决的及时性和彻底性。

  “善德新农村”蓬勃开展

  罗家村有个村红白喜事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罗家村红白喜事管理规定》,通过“堵”“疏”“立”,对天价彩礼、豪华丧葬、人情礼金等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目的是用制度这块大石头,把陈规陋习的洪流给堵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堵’只是把一些表面的现象堵住,有些村民依旧暗中随份子,人情礼金似乎没有被遏制住。红白喜事管理委员会通过‘疏’的方式,引导村民把随份子钱,转换为‘随帮工’。我们还从‘立’字上下功夫,努力树立一些农村新风尚。”王荣吉告诉记者,经过实践,“善德新农村”建设在罗家村蓬勃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罗家村还有个红黄蓝志愿者服务队,分别是党员先锋队、巾帼孝亲队、脱贫攻坚队,他们活跃在村民周围,贴近基层,及时搜集和反映村民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等村内弱势群体的意见和心声。“志愿者服务队吸纳了有热心、有担当的村民加入,扶弱助贫、暖心关爱,实现‘下情上传,上情下达’。”罗家村驻村“第一书记”董小航说,红黄蓝志愿者服务队激发了村民的责任感,促进村民崇德向善,全村形成了善德文化和良好的家风氛围。

  探寻农村普法新路

  “我现在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内容,您老听一听。”张维山老人是罗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老人眼睛看不清字,董小航专门把普法课堂搬到了老人家的炕头上。

  “我村的普法宣传通过大喇叭响彻村内外;村部的法宣漫画浅显易懂;借助微信群平台,我们创立‘村民学法’品牌,发布贴近百姓生活的案例、普法顺口溜,便于村民学习。”董小航介绍说,村党支部成立普法宣传队,创新普法新路,宣扬“崇德、教德”,将矛盾化解在田埂地头,为村民自治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社会环境。

  “自治、法治、德治”服务村治,村干部有了目标和价值引领,才能为村民做实事、做好事、办大事。如今,罗家村新建的5栋大棚已经投产使用,村民有了盼头……探索乡村善治之路,罗家村焕发出新农村建设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