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辽宁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走下飞机,踏上家乡的土地。记者 万 重 摄
春光正好,英雄归来。
3月20日,辽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137名“白衣战士”出色完成驰援任务,踏上了回家之路。
从1月26日沈阳集结出发,飞赴武汉后直奔蔡甸区人民医院,医疗队员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连续奋战55天,累计收治患者752人。
离别之际,依依不舍。
20日一早,蔡甸区人民医院护士童施、许久菊和辽宁医疗队队员张英、王长昊紧紧相拥,泪水打湿双眼。在过去的日日夜夜,他们在同一个病区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情谊。
“舍不得走过最后的路口,离别的话说不出口。”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护士孙晓莹无限感慨,“付出了、努力了,这将成为我一生难忘的记忆。”
蔡甸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赠送辽宁医疗队的锦旗上,赫然绣着“风雨与共、守望相助、携手奋战、感谢有您”16个金色大字。
9时整,马达轰鸣,返程车队正式出发,武汉警察摩托车队开道护航,志愿者、机关干部和酒店员工列队欢送。街道两侧,市民们纷纷走上自家阳台,挥舞着手中的红旗向医疗队告别,“感谢辽宁老铁!”“辽宁加油!武汉加油!”
9时35分,车队到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列队欢送辽宁的“白衣战士”。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戴红手捧蔡甸区人民医院颁发给她的感谢状,与送行的人合影,连连说:“打了胜仗,我为辽宁人自豪!”
11时30分,载着137名队员的包机飞离武汉,每个人都手持一张特殊的纪念登机牌,目的地是“美丽家乡”。
14时03分,包机缓缓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白衣执甲入荆楚,抗疫勇士载誉归。停机坪上,久候于此的人们翘首企盼。机场举行最隆重的“过水门”仪式,为最美逆行者“接风洗尘”。
14时10分左右,当医疗队队员走出舱门的瞬间,迎接的人们欢呼、沸腾,纷纷高喊:“勇士们辛苦了!欢迎回家!”
戴着口罩、挥舞国旗,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晶心潮澎湃:“沈阳,我爱你,我回来了!”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吴莹薪第一时间给父亲打了个电话:“我已经平安落地,再过14天隔离期就能回家了!”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抱我的父母,亲吻一下我的大宝、二宝和媳妇。”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路栋栋表达心愿。
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于辉说,在前线,他是战士,脱去“战袍”,他想当个好儿子、好父亲。
离开武汉才不到200分钟,思念又涌上心头。朝阳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护士长吴艳华说:“终于迎来了曙光,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依然奋战在一线的战友能够早点回家,武汉人民早日摘下口罩。”
来时冰雪寒,归时春水暖。“在武汉的55个日夜,我逐渐适应了这座城市的寂静街道、潮湿空气和火热战场,也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巨大牺牲、无私奉献和一腔热情。”辽河油田宝石花医院护士董婷婷说,“无论今后在哪里,我都会时刻关注这座曾经战斗过的城市。”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之余说:“这次没有欣赏到武汉的美景,以后一定要回到曾经战斗的地方,欣赏一下没有疫情的武汉。”
简短的迎接仪式后,医疗队员分别乘坐大巴车返回各市集中隔离休整。大巴车通过机场高速路进入沈阳,交警向这些“白衣战士”致以最高礼遇,全程警车开道,开启警灯。
大巴车进入沈阳市区,市民夹道欢迎,挥手向“白衣天使”致敬。不少路过的车辆纷纷鸣笛,用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欢迎英雄回家!
车队路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几十名医护人员早早就等在路口,欢迎自己的战友回家:“我们都穿着工作服,从武汉回来的同事看到我们,就知道是亲人。”
15时许,部分队员抵达辽宁大厦。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侯思远一下车,就看到了5岁半的儿子,却只能远远地挥了挥手:“太想他了,但不能去抱他……”话音未落,已泪眼模糊。
一眼就认出了爸爸,儿子马上要跑过去,被妈妈从后面抱住。拿出随身带的小相机,他向爸爸使劲喊:“别动!”那一瞬,爸爸的身影定格在镜头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累计派出11批次医疗队共计2054人驰援湖北省开展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经过辽宁医疗队与当地紧密配合、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我省医疗队将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分期分批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