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基层政法工作者和城乡社区工作者: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三,是九九消寒最后一天。熬过了81天漫长的冬日,我们的城市正在春归,乡村正在筹划春作。四季交替,周而复始,寒寒暖暖,像极了一个圆。圆之于国人,寓意美好。盼疫情快散,所有美好无限循环,这是我们在今年“3·14”国际圆周率日里最大的心愿。
冬已去,春已来,和这一季春天一起来的,还有一个接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
在湖北,除武汉外的16个市州近一周“零新增”;“暴风眼”武汉新增病例首次降至个位数;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所有关键数据持续不断向好,让我们坚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最终会取得胜利。这种自信,源于必胜的信心、强烈的责任心、无私的爱心,源于疫情背后的炽情、深情与温情,以及同心共情之下汇聚出的伟大力量。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何况全国人民同心、同行、同向、同力,这样的力量足以撼动山岳。这种力量,我们在1998年抗洪救灾时见过,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见过,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见过……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力量蕴藏在无数个普通家庭的行动中。沈阳民警郭勇和同样做过公安工作的母亲侯春丽一起制定抗疫对策、走访流动人口;大连的董广全夫妇报名参与社区防控,并主动提出要值夜班;“辽宁最美家庭”陈晓琦一家四口一次次把抗疫物资送到一线……夫妻档、父子兵、姐妹花、祖孙团,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他们既是彼此关心牵挂的家人,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用大爱与责任、敬业与奉献,书写着家国情怀。
这种力量流淌在辽宁人的血液里。当抗疫的号角吹响时,辽沈大地迅速行动,党员干部带头奋战在一线,以最快速度落实上级指示精神,以最强执行力部署抗疫行动,以最严举措阻击疫情蔓延,以最细致的服务推进工作,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输出强大的“辽宁力量”。
这种力量体现在我们对武汉和襄阳的情谊中。从最初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一道对武汉实施“搬家式”救援,到正式确定对口支援襄阳市,举全省之力迅速行动,集结最优秀的医护人员,调配最紧缺、最急需的物资,全力支援襄阳。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大到救援车辆及紧缺的医疗设备,小到鸡蛋、牛奶、挂面、矿泉水等生活必需品,“前方需要啥,我们就给啥”。家里有事咱得上!这是辽宁的长子情怀。
这种力量凝聚在全国各行各业人们众志成城筑起的道道生命防线上。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1100万武汉人民舍小为大,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向荆楚大地逆行驰援,400万名基层工作人员奋战在65万个城乡社区一线,将群防群控落实到每一户、每个人。无论是居家隔离还是坚守岗位,中国人以坚韧和奉献画出了抗击疫情的最大同心圆。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中国疫情正在结束,但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蔓延。面对比SARS更“狡猾”更“多变”,也更让人“猜不透”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国上半场获胜在望,世界下半场输赢尚未可知。
一个月前,我们感动于世界各地捐赠物资和资金,以及那一纸“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个月后,我们调派专家和物资助力世界抗疫,“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在不能输的战场上,中国正与世界各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这不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和最好诠释吗?
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又一季的春暖花开。九九尽,我们相信,那些该绽放的花朵、该温暖的阳光、该欢腾的河水,以及那些被疫情阻隔的生活,必将一一归来。
辽宁法制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