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在被誉为“神州等一所”的韶山冲派出所陈列室参观
韶山,这方薪火相传的圣土,锻造了一支忠诚为民的"红色护卫队"。
组成这支"红色护卫队"的有韶山换乘中心的服务员、派出所的民警,还有火车站社区的工作人员。他们把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铭刻心中,创新社会治理,守卫韶山,为过往游客创造和谐便利的旅游环境。
5月31日,2019'全国法制(治)报社长(总编辑)年会暨创新治理看三湘采访团聚首伟人故里,探访了这支特殊的护卫队。
"从群众中来"的防控网络
作为红色革命胜地,韶山常年车水马龙、游客如织。据统计,2018年韶山接待国内外游客2380万人次。
不断增长的客流量给韶山带来了巨大压力。为确保韶山的和谐平安稳定,韶山冲派出所精准防控确保景区安全,依托信息化建设创新治理,搭建"互联网+智慧警务"治安防控网。在景区划分20个网格,形成"天上有云、地上有格、中间有网、掌上有端"的格局。核心景区毛泽东广场入口设置快警站,组建执法队员、保安、讲解员、导游和旅游大巴司机等人员组成的5支义务治安巡逻队,打造"1、3、5分钟安全防护圈",实现毛泽东广场、故居、纪念馆等核心景区秒速出警。此外,在城乡推行技防、人防、物防相结合的防控体系,以10个行政村连点成线,建立警民联动机制,实行社区民警、驻村辅警、村治保主任相互结合、联动协作的社区工作模式。整合辖区社会监控,接入平安城市防控系统,实现重点部位全覆盖。
所长章爱良介绍,近年来,韶山因旅游引发的矛盾纠纷和案(事)件逐渐增多。该所结合实际,以"旅游零发案、旅游零事故、旅游零投诉"为目标,逐步形成了韶山独特的旅游警务模式。将矛盾纠纷调解阵地前移,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采取"八个一律"调解法。近3年,调解旅游纠纷多达800余起。
"到群众中去"的贴心服务
"韶山游客换乘中心没有建成前,外面的车辆可以随意进出景区,造成环境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堵严重,给附近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景区原住民明珊对过去的环境印象深刻。
为解决风景名胜区交通拥堵问题,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水平,经省发改委批复立项,韶山投资6.8亿元建设了韶山风景名胜区主入口及配套设施,2016年10月20日正式运营。
交通换乘管理措施实行后,韶山景区旅游环境得到净化。景区管理更加规范,旅游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交通畅通快捷。景区车辆实行分类管理,进入景区的车辆大幅减少,游客将车辆驶入换乘中心有序停放,景区环保车同步接驳,依景点设立停靠站点,在景区内不间断循环运行。游客乘坐环保车舒适便捷,一路到达各景点参观,整个游览过程畅通、有序。景区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以往景区垃圾遍地、尾气熏鼻的现象不复存在,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
游客换乘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交通换乘体系顺利通过了清明、"五一"、端午等旅游高峰期的考验,过去景区喇叭乱响、人车混乱、交通拥堵"一锅粥"现象得到了根治。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进韶山游客换乘中心,现场设有换乘服务大楼、立体停车楼和地面生态停车场,是一座集停车、交通换乘、咨询、导游、购物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作为韶山景区的形象窗口,游客换乘中心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设立有售票厅、咨询台、母婴候车室、无障碍通道、开水间、自助银行等,为游客提供温馨、贴心的服务。同时,现代化管理的立体停车楼和地面生态停车场,静态停车数量超过6000台,解决了过去无处停车的困境。停车楼采用智能车位引导系统,让游客停车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