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了解社区警务室一站式服务
在城区每一个社区,老百姓到家门口就能办好身份证、居住证、驾驶证补换和港澳通行证签注等日常业务,星罗密布的楼栋长和网格员配合社区民警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每个村落,每天都能看到驻村辅警巡查走访,对突发警情和自然灾害能够迅速响应,再偏僻的房子也有属于自己的楼栋号。
在边远村级公路,只要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就会有派出所民警靠前出警,事故认定、责任划分、交通疏导、纠纷调解等工作迅速完成。
在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这样的场景就在人民群众的身边。2018年12月30日,该市公安局被评为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示范单位。
5月30日,2019'全国省级法制(治)报社长(总编辑)年会暨创新治理看三湘采访团来到冷水江市公安局,了解其"一站式"公安服务。
破局:打造5分钟平安警务圈
社区警务室是城市居民身边最常见的机构,但过去往往面对"两低一高"问题:警务室配置低、群众满意度低、发案率高。有人称社区警务室"平时看不到,办事找不到"。
冷水江在全省率先推行社区警务机制改革,推陈出新以"巡查、管控、服务"为设计职能,在城区每个社区的中心地带临街面全部建成网格警务室,按照服务窗口、调解室、指挥室、值班室四个功能区的标准进行全面提质改造,按需添置了电脑、数码相机、打印机、办公桌椅等设施,实现了互联网、公安内网、天网视频和社会监控"四网统一"。
每个网格警务室按照"2+6"模式,配备2名专职民警和6名协警,警长和民警从退线局领导、中层骨干及新录用民警中挑选。在民警职数不增加的情况下,盘活用好现有警力资源。
网格警务室将社区分类分层次划分为多个警务网格,绘制详尽的社区网格化警务实战图和电子地图,将居民小组长、楼栋长、治保人员等吸纳为社区网格员,承办网格单元内治安防范、信息采集、重点人员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等巡查管控工作,建立了"大网套小格、一级包一级"的治理模式,实现"提栋知户、提户知人"的工作效果。
警务室专门配备警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社区民警、协警和社区志愿者经常性日夜巡逻,形成了"警务巡查+网格管控"的社区警务模式,让警务室成为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平安稳定的前沿阵地,无论是警情、纠纷还是突发情况,社区警务力量都能迅速赶到率先处置,形成了辐射整个城区的5分钟平安警务圈。
据统计,2018年,冷水江刑事立案与上年同比下降17.52%,盗、抢、骗等侵财类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9.57%,城区各类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6.39%,刑事破案率同比上升15.5%;2018年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点,城区80%的社区实现盗抢类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放权:家门口的小型政务中心
人山人海,喧闹纷杂往往是老百姓对各类政务中心公安窗口和车管所的直观印象;证件种类繁多、办证程序繁琐,让百姓在各部门窗口之间疲于奔命;若遇上非工作日不能办理各类业务只能焦急万分而又无可奈何。
冷水江社区警务机制改革按照"应放尽放"的原则,充分赋权,将分散在治安、交通、人口与出入境等各个职能部门的权限整合集中,统一下放到最基层的社区。
社区警务室拥有特种行业行政管理处罚及户籍、交通管理等业务办理权限,还配备了交通违法自助处理机、港澳通行证自助签注机、POS机等24小时自助设备,群众不用出社区就能一站式办理身份证(居住证)、港澳通行证自助签注、驾驶证补换证、交通违法自助处理等业务。
社区警务室利用微信、微博、网上警务室等平台,方便群众及时获取警务信息,加强警务与民意对接,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弹性工作制,让群众在最方便的时间办好事、办成事。
目前,社区警务室累计发送便民政策、预警信息、协查通告等各类信息21600余条,为群众办理身份证(居住证)26800余人次、港澳通行证签注11600余人次、补换驾驶证4630余本。通过微信、微博等互动交流平台受理群众求助328起,投诉、举报268起,发现案件线索215条。
强基:振兴乡村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社区警务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后,市公安局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借鉴社区警务机制改革的成功模式,在农村大刀阔斧开展"一村一辅警"建设。2018年在全市98个村(居)全面建成警务室,在本村本土吸纳驻村辅警,进一步推动警力下沉,实现警务前移。
驻村辅警负责组织本村义务巡逻队和企业安保力量开展联防、联调、联治,管控重点人员、处置突发治安案件、调解矛盾纠纷、维护消防安全,将警务工作延伸至基层最小单元。同时,村级警务室按照警用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驻村辅警统一着装,并配备防暴警械和消防应急救援装备。
依托驻村辅警,冷水江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全面核查村民户口、门牌号和实际居住地址,对村里建筑物、交通道路等基础信息绘制"电子地图",加强辖区基础管理和落地管控;完善治安台账,对村级常住人口、流动人员出租房屋、重点人员、重点场所及单位实行动态化管控;结合日常巡逻和走访宣传,从源头遏制了很多违法犯罪苗头,实现了"打防结合、防控为主"的基本目标。借助人熟、事熟、地熟等优势,"一村一辅警"改革打通了农村警务薄弱的治安梗塞。驻村辅警成为村级政策宣传先锋队、信息采集新触角、警民关系协调站、治安防范最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