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父母都过世了,留下一套45平米的房子,8个兄弟姐妹对房产分配没争议,可房产局就是不给确认,这事儿该咋解决啊?”10月的一个上午,沈阳市沈河区风雨坛街道永环社区“法润河苗”家庭教育服务站里,居民李阿姨语气焦急。
沈河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杨希楠拉过椅子让李阿姨坐下,并耐心解释:“您别着急,这种没有争议的情况,可以走司法调解渠道。”
“之后如果想卖房子呢?”李阿姨紧接着问。“房子在老人名下肯定没法直接卖,得先通过司法程序对房屋进行确权,把房产落到你们兄弟姐妹名下,之后才能正常交易。”杨希楠的回答条理清晰,李阿姨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这间充满“烟火气”的服务站,是沈河区法院“法润河苗”家庭教育服务中心进驻社区的“第一站”。揭牌仪式上,当红绸掀开时,在场居民纷纷鼓掌——大家都盼着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
“法润河苗”家庭教育服务中心位于沈河区综治中心二楼,是集司法调解、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与社会帮扶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从永环社区开始,中心计划逐步在沈河区20个社区设立家庭教育服务站。
即将设立家庭教育服务站的社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心街坊”品牌的所在点位。沈河区法院民一庭庭长刘洋告诉记者:“‘心街坊’是咱们沈河区成熟的心理疏导品牌,由12位专职精防医生、24名心理教师和20位心理咨询师组成专业团队。”
“法润河苗”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内,“心街坊”的介绍展板和标记即将拓展的20个社区的地图贴挂在服务中心最显眼的位置,杨希楠补充道:“家事纠纷有了‘心街坊’的助力,家事审判团队和专业心理疏导力量能拧成一股合力,既从法律层面厘清是非,又从心理层面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效果会好很多。”
走出“法润河苗”家庭教育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内多个职能部门的办公室有序分布:检调对接工作室、法学专家工作站、律师调解室、行政复议服务点、劳动人事争议(工会)服务点、鲁振伟工作室(妇联)等一应俱全。
刘洋表示,把“法润河苗”家庭教育服务中心设在这里,就是要借力综治中心的“集纳”作用,“家事纠纷涉及未成年人的,能直接对接入驻的各个部门,不用当事人跑腿,这也是对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的实践。”
据了解,就在永环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站揭牌后不久,沈河区法院联合沈阳市公安局、沈河区人民检察院、沈河区司法局等单位,在永环社区开展了“沈河政法重拳出击预防青少年犯罪暨‘心街坊’青少年心理训练营”活动。杨希楠说:“我们开展这些活动,就是想在源头预防矛盾,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也让家长更懂法律、更会教育孩子,减少因家庭教育不到位引发的纠纷。”
谈及未来,沈河区法院主管此项工作的副院长陈倩满怀期待:“‘法润河苗’会继续跟着‘枫桥经验’的思路走,让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站成为矛盾化解的‘神经末梢’,让综治中心成为多元协作的‘平台枢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