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解忧小分队”下沉记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徐铭钰 本报驻锦州记者 王璐璐 | 发布时间: 2025-09-11 08:29

  啥是“三进三查三促”百日攻坚行动?

  即进村屯(社区)、田间地头、农户院落,查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风险隐患、群众所需,促干部担当作为、干群关系和谐、社会平安稳定。

  啥是“1+3+N”下沉机制?

  54个村民小组组建成54支“解忧小分队”,每队由1名包村干部领头,2名党员志愿者+1名村民代表协力,N代表群众。

  在锦州市黑山县大兴乡杨家窝铺村,一处曾经散发异味、让村民夏天不敢开窗的粪坑,如今已清理整治完毕,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脏乱差”。

  这一喜人变化,源于今年5月以来黑山县大兴乡对黑山县委“三进三查三促”百日攻坚行动的扎实落实——该乡创新推出“1+3+N”下沉机制,以“干部+党员+乡亲”组团帮扶的模式,精准破解环境治理难题,让乡村环境焕发新颜。

  为了让好政策落地见效,大兴乡将54个村民小组组建成54支“解忧小分队”,他们“扎”在村里、“泡”在地头、坐到炕头,主动找问题、听诉求、想办法,把原来的“等上门”变成现在热乎乎的“送服务”。

  精准解民忧

  杨家窝铺村的老粪坑问题就是“解忧小分队”解决的。原本臭气熏天的粪坑,他们协调力量3天就清理干净了,还结结实实地加装了围网。

  “我家那个损坏的户厕,是‘解忧小分队’上门巡查时一眼发现并很快上报整改好的。”“解忧小分队”入户走访“察民情”的做法,得到村民们一致认可。村里户厕改造之后,“解忧小分队”挨家挨户“回头看”,发现有的弃用了、有的损坏了,就立刻登记上账、分类解决。该修的修,该引导的引导,让“小厕所”真正方便了“大民生”。

  民有所难,我有所助。

  为真正第一时间回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忧小分队”化身“民生管家”,通过“走访、排查、化解”的形式,实地到联系户家中走访,与群众促膝长谈,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详细记录并形成工作台账,如实向党支部报告反映。

  田间巡查时发现1674米沟渠不畅,“解忧小分队”二话不说,立刻上报并组织人手清淤疏通,看着灌溉水顺畅地流进自家田里,村民们的心里那叫一个踏实;为保障农田灌溉无忧,“解忧小分队”把村里的369眼灌溉井挨个“体检”了一遍,对存在隐患的灌溉井进行及时修复加固或安全处置,让农田灌溉更加方便。

  日子更安稳

  “村里的小卖部、镇上的饭店、大大小小的企业厂房,‘解忧小分队’一发现有疏散通道拥堵、灭火器过期等隐患立马督促整改,一点儿不含糊。”郑家村村民李文军形容“解忧小分队”的队员们都有一双犀利的“扫描眼”,安全巡查真正巡到群众心坎上。

  除了消防安全,“舌尖上的安全”、生产安全同样“盯得紧”:小卖部里卖的零食安不安全?饭店用的食材新不新鲜?学校食堂干不干净?“解忧小分队”对22家食品经营主体定期查、认真看、仔细问,就是要让老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针对夏季用电量增大、高温多雨的特点,小分队还到家里来告诉我们要注意用电、用气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跟自家人一样,嘱咐得明明白白。”为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能力,“解忧小分队”还对安全生产知识和防灾减灾救灾常识再宣传再讲解,用“小叮嘱”守护“大安全”。

  村里大变样

  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兴村的石板路上,村委会工作人员邢凤伟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巷道检查垃圾分类,“解忧小分队”队员董海啸徒步拿着笔记本记录村内道路两边的清洁情况……这样的场景,如今已经成了大兴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日常。

  “解忧小分队”参与环境整治,制定环境“问题清单”,正像一把精巧的钥匙,打开了大兴乡颜值蝶变的新大门。

  ——黑臭水塘“无影无踪”:以前那些气味刺鼻、垃圾漂浮的坑塘沟渠如今大变样,黑臭水体不见了踪影,全乡136处坑塘沟渠结合实际加装了整洁围栏,还有专人巡查保洁。 

  ——畜禽粪污“变废为宝”:覆盖全乡239家养殖户的烦心粪污处理难题,如今有了巧办法。“解忧小分队”推动建起了15处专门的堆沤点,把粪污集中起来发酵处理,成为了上好的有机肥。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立一套完善的“收—储—运—销”体系,垃圾清运及时高效。

  大兴乡党委书记郑志里说:“‘1+3+N’机制就像根温暖的纽带,把党员干部、志愿者和乡亲们紧紧连在了一起,把‘办公室’搬到田埂上,将心坎事解在炕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