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为警智勇备 初心铸口碑——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曹志友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孙硕辰 | 发布时间: 2017-12-13 09:21
  1990年5月16日,曹志友穿上了警服,成为盘锦市公安局辽河口分局石新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从那天起,他的心再未离开过这片土地。
 
  如今的曹志友已经是石新派出所的所长,27年间,曹志友对故土的热爱之心、对警察职业的崇敬之心、对辖区百姓的责任之心,未曾更改,完美诠释了一名优秀人民警察的形象。
 
  今年,曹志友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成为盘锦市仅有的两名该荣誉的获得者之一。在得知获奖的那一刻,曹志友说:“还有5年,我就要退休了,荣誉让我更加不敢懈怠,我要在退休之日交给人民一张满意的答卷。这些年,我为家庭做的很少,愧对家人,但我无愧于这身警服。”
 

曹志友和他自制的消防车
 
  真心加耐心 调解得民心
 
  石新镇地处盘锦市的最西端,与凌海市交界。这里的经济发展很快,社会矛盾也随之而来,各种诉求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进而导致上访户的滋生。
 
  2015年9月6日,石新镇的一家养殖场发生了群体性围堵事件,曹志友闻讯火速赶到现场,从大家的控诉中曹志友了解到,围堵养殖场的30余人是某良种猪繁育场的工人。两家企业签订了15年的合作协议,现在养殖场单方面毁约,造成了良种猪繁育场的重大损失,导致工人利益受损,进而爆发围堵事件,这30余名工人还扬言要去上访,讨说法。
 
  曹志友第一时间站在良种猪繁育场工人的角度考虑,他告诉大家养殖场造成了良种猪繁育场的损失,一定要有赔偿。但是如果因围堵造成养殖场的牲畜没有饲料喂养而死伤,那大家也要对养殖场进行赔偿,这样一来双方都得不偿失,不如先坐下来,谈一谈,派出所方面可以帮助协调,研究解决办法。
 
  30余名工人当即同意了曹志友的提议,来到了石新派出所。经过了4天4次共20多个小时的努力,曹志友终于调解成功,让双方感到满意,握手言和。
 
  曹志友说,息访工作想做好,首先要有一颗公平之心,没有人愿意去与政府、企业结怨,多数百姓上访都是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维权。很多时候,都是因小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小矛盾不断激化而变大问题。在面对群众的诉求和政府的管理时,派出所虽然能做的有限,但只要认真努力去做,同样能发挥大作用。要凭着一颗对群众公平公正的心和维护辖区稳定大局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坚决不把矛盾激化。
 
  化解小矛盾 赢得大尊重
 
  除了解决大矛盾,曹志友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化解小纠纷。农村的矛盾纠纷多数属于婆媳不和、邻里冲突、夫妻打架等类似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曹志友就靠着自己的“面子”和真情了。靠着化解无数的小矛盾,曹志友在乡亲们之间赢得了尊重。
 
  2015年8月5日,曹志友接到报警,有人要在镇粮库家属楼跳楼。人命关天,曹志友带着民警连忙赶到现场。一名男子坐在4楼楼顶的边上,随时有掉下楼的危险。时值盛夏,天气炎热,烈日晃得人睁不开眼。曹志友眯着眼睛看了半天,认出要跳楼的原来是镇上老牛家的大儿子牛某。
 
  牛某情绪十分激动,不许任何人靠近。曹志友心想,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只有靠近他才能寻找机会将其救下。经过一番劝说,曹志友爬上楼顶,来到了牛某对面,他发现楼顶的温度要远远高于楼下,曹志友和牛某就都汗流浃背地对坐着。为了缓和牛某激动的情绪,也为了更顺利地与牛某对话,曹志友提出给牛某拿一瓶水喝。经过牛某的同意后,曹志友离他又近了一步。
 
  这时,牛某向曹志友道出了轻生原因。原来,牛某和镇上的一名女子关系暧昧,为她搭了不少钱财,现在这名女子却要与他断绝关系,牛某几次接触她都吃了闭门羹,一时想不开,才要跳楼。
 
  听完牛某的叙述,曹志友选择了打亲情牌,他告诉牛某:“这点小事儿在人生长路上算不得什么,生活中还有更重要的人和事,比如家人,此时此刻,你的父母和孩子都在楼下,难道要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你跳下来吗?那样的画面是不是太惨烈了?”
 
  听完曹志友的话,牛某心中一动,哭了起来,不时用手擦脸上的泪水。而曹志友也看准了时机,趁着牛某擦泪的空当,冲过去一把按住牛某,死死地拽住他的裤子。在随后赶来的民警的帮助下,牛某被曹志友从楼顶边儿拽了回来。
 
  但是,在下楼的时候,曹志友多了个心眼儿,他知道这个楼是老楼,上楼顶的楼梯是外挂消防梯,下楼的时候一旦牛某再有轻生的念头,很容易再跳下去。于是,曹志友用绳子把自己和牛某的手腕紧紧地绑在了一起,笑着对牛某说:“孩子,你看在爷们儿陪你唠了这么久的分儿上,你要是想死也考虑一下我,这可就是俩人搭伴儿了。”
 
  听完曹志友的话,牛某泣不成声,保证不会再有轻生的念头,至少为了曹志友的这份情谊。
 
  发明创造土办法 解决问题最实在
 
  造福家乡父老的事儿,曹志友没少做,自制消防水车就算得上一件。
 
  辽河口地区,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看着舒心,可是到了冬季防火时分就要担心了。一旦落个小火星,那后果不堪设想。在辽河口公安的工作内容中就有一项三田防火。石新镇虽然芦苇少,但是大棚多、林地多,消防隐患也就随之多了。而由于地理原因,消防车到石新镇最快也得一个小时左右,那时都已经被烧得精光了。
 
  这些年,为了帮助百姓及时灭火、降低损失,曹志友没少想辙。想买个消防车,可是太贵了,别说派出所,就是镇里也没有这笔钱。曹志友冥思苦想,盯上了镇里的吸粪车,他想着,这车既然能吸水就能吐水,吸粪车能不能改成消防车呢?于是,他找到了镇上了领导,说出了想法,领导当即表示支持。
 
  曹志友把吸粪车开回了派出所,熏得民警们直捂鼻子,而曹志友却蹲在吸粪车前研究了一整天,他终于捋出了思路,找到工人,花了400元就改出了一台简易的消防车。随后,他又配置了消防服和上百米的水龙带,一共只花了8000元。
 
  别看曹志友的消防车简易又廉价,但是作用却不小。除了帮助村民灭了几次火,还能帮村民拉水,一到春季打药时分,这辆简易消防车就拉着满满的一车水,停在田间地头,供村民添水打药,大大地节省了村民取水时间,着实便捷。
 
  巧拿证据抓窃贼 自掏腰包破大案
 
  石新镇的村民们都说曹所长有大智慧,也有小聪明,是个“狡猾”的老警官。曹志友的机灵更多地发挥在破案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土办法多点儿,动点脑筋和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
 
  2005年,石新镇发生了多起偷盗电线的案子,因为当时的监控设施比较少,技术侦查手段落后,迟迟没有破案,这让急性子的曹志友上了火。
 
  仔细分析后,曹志友总结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时间段为后半夜,急中生智,他想出了一个巧办法。“雁过留声,人过留痕”,他想既然没有证据,那就给证据的出现提供方便。
 
  于是,曹志友带着同事们在深夜里来到几名犯罪嫌疑人的家门前扫大街,再扬上尘土,这样只要有人走过必然会留下脚印。在经过一番打扫,布置好“陷阱”后,曹志友和同事们开始了蹲守。果然,当天夜里6名偷盗电线的犯罪嫌疑人就落网了。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每天晚上前半夜睡觉,后半夜起来偷盗,没想到小心翼翼地谋划还是被曹志友用土办法抓住了。
 
  曹志友说,农村派出所接到的报警通常不是惊天大案,但却是对村民影响最大的案件。“金额不见得多大,却常常会引起百姓们的恐慌。”
 
  2012年,石新镇有了一个传闻,只要是有牌子的摩托车都留不过夜,原因是摩托车盗窃案频发,引发了村民的议论。被盗的摩托车便宜点的1000多元,贵的达到5000元以上。“对农村百姓来说,这就是摩托车里的豪车了。”曹志友说,不能让百姓因承受损失而生出怨气。
 
  曹志友顶着压力,四处走访,寻找蛛丝马迹,在一次走访中他了解到,辖区内的一家企业利用GPS定位系统检测单位车辆轨迹。顿时,曹志友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决定把GPS安装到摩托车上,引蛇出洞,只要有人来偷,就可以根据GPS定位系统来寻找丢失车辆,顺藤摸瓜一定能找到这个猖狂的犯罪团伙。
 
  于是,曹志友自掏腰包,花了2100元,买了3台GPS定位系统,分别安装到辖区内的3台较贵重的摩托车上。“安完了,就等着丢了。”曹志友说。随后的日子里,他自己也是压力重重,既担心GPS不好用,摩托车真的被偷走,又担心摩托车不被偷,那就没办法找到这个团伙。
 
  曹志友的努力没有白费,安装GPS定位系统后的第8天,辖区村民王庆的摩托车就被盗了,价值5000余元。曹志友兴奋起来,立即打开GPS跟踪系统,摩托车的运行轨迹出现在眼前,这个团伙的老窝也暴露出来。
 
  就这样,曹志友成功地破获了这起特大跨省盗窃摩托车系列案件,缴获涉案摩托车135台,抓获犯罪嫌疑人28人,涉案金额近百万元。该团伙作案地点遍布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是盗销一条龙的组织,给多地百姓带来了隐患和损失,他们万万没想到,向来作案迅速,来去无踪,竟然栽在这么一个聪明又负责的老民警手里。
 
  自成为警察的那一刻,曹志友就下定决心扎根在这里,为家乡建设服务,为故乡人民保平安,未来,他还将在这条为民服务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