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原冷风吹面,曹吉兴领着记者走在社区里和街道上,脸上却难掩兴奋,指这看那,满眼都是他付出汗水和辛勤后收获的成果。的确,一方水土的长治久安,四方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些都是基层综治干部最值得骄傲的事。别人眼中的他,沉默寡言,静如止水,但只要一遇到工作上的事,却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把对党、对事业、对人民的忠诚融入其中,完完全全地做到尽职尽责。
曹吉兴是清原满族自治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他是同事们眼里的曹书记,更是乡亲们口中的老曹。1969年出生的曹吉兴,曾是一名检察战线的优秀干部,2013年10月调到县委政法委任综治办主任,后任政法委副书记。几年来,他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创新的作风、刚正不阿的性格,在政法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他的努力下,清原县多次被评为省级平安县和省级平安示范县,综合考核成绩始终处于全市前列。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本人也在人社部和中央综治委开展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中荣获了“2013至2016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曹吉兴(右)走访贫困户
虚心学习,做综治工作的“业务通”
在采访中,曹吉兴不止一次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想上的坚定源于理论的清晰,岗位品质源于业务知识的过硬。他在上任之初就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作为履职的前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政法综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时刻铭记和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自己定位于领导的参谋助手、工作上的得力干将,为做好政法综治工作理思路、出主意。
曹吉兴的办公室很简单,摆得最多的就是政法工作工具书。他近年来一直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业务学习中,为把知识“吃透”,他经常虚心请教老同志和身边的同事。在他的抽屉里,装满了厚厚的读书笔记,摞起来已有半米来高了。
曹吉兴善于边干边学,形成了“强基层、打基础、建机制、重治理”的工作思路。同事井红评价他时说:“他特别善于学以致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清原工作大局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能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两年来,曹吉兴积极探索实践以社会治理网格化为抓手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行便民服务进网格、矛盾化解进网络、治安防控进网格、管理考核进网格,将原来分散的社会化管理转变为以网格单元管理为主的精细化管理。以村和社区为方块,按照完整、便利、均衡和差异性的原则,将每个社区和村划分为不等的网格单元,然后整合社区民警、辅警、治安综合协管员、村(社区)干部、村(居)民小组长、楼长、治安信息员、平安志愿者等,以6到10人为一组,负责一个网格单元,由片警、城管队员和村(社区)干部分别任组长、副组长和联络员,所有网格人员按责任区域实行包楼栋、包院落、包路段,集管人、管事、管组织等综合职责于一身。让他们既当社会秩序维护员,又当矛盾纠纷调解员,既当环境监督员,又当民情信息员,形成以网格为单元的“组团式”管理服务体系。
脚踏实地,做强基固本的“打夯员”
曹吉兴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平安建设重在基层,事为群众,必须把强基层、打基础的事做实、做细、做到位。他上任以来,克服了业务工作陌生、基础力量薄弱、时间紧、任务重等重重困难,在工作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加班加点、吃不上饭是常事,甚至常常带病坚持工作。
今年初,曹吉兴在南口前镇、清原镇、红透山镇开展“强基”试点工作时,通过组织各乡镇实地拉练观摩、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全县推开“天眼”工程,实现了综治中心建设、“三级网格”架构和信息化建设的全覆盖和稳运行。在他的积极发动和引导下,各乡镇和部分村(社区)等基层力量几年来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设视频探头200余个,工作方式在全市独具特色。
曹吉兴说:“政法工作要多增强预见性和针对性。”他主张未雨绸缪,总是提前做好预防和“灭火”工作,特别是针对列车违停、安全隐患增多的实际问题,牵头组织铁路护路联防专项组召开专门会议,由铁路派出所通报铁路安全情况,相关乡镇和单位共同分析问题研讨对策,对重点部位管控、铁路护路巡防等11项重点问题开展综合治理,指导督促红透山镇对棚改新区铁路治安新乱点开展整治,采取修便道、安装防护栏和摄像头等举措,消除了重大铁路安全隐患。
“做事情要做实,不说空话,为老百姓办实事,你才是合格的‘官’。”曹吉兴告诉记者。

曹吉兴(左三)在指导乡镇综治中心建设
锐意进取,做创新治理的“拓荒人”
在曹吉兴眼里,政法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创造一个安定团结、平安和谐的发展环境。因此,履行岗位职责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曹吉兴将综治重点工作和平安建设考核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乡镇和县综治委成员单位。层层签订综治和平安建设责任书,县、乡、村三级签状率达100%。同时,他把督导考核作为严格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的主要手段,敢于较真、不徇私情、勤督查、敢问责,采取有力措施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对发生命案、安全生产事故等问题突出的责任单位通报批评,约谈领导,下达督办通知书督促整改。
此外,根据不同工作时期要求调整对下考核项目,定期对各乡镇和村(社区)及相关单位明察暗访,督导落实领导责任,推动各乡镇和各单位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心系基层,做服务群众的“知心人”
曹吉兴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总结成了一句话,那就是:“一定要去一线工作。”他通过多次调研,定下了“有显著标识、有工作方案、有活动载体、有创建实效、有创新经验、有正面宣传和无黄赌毒、无信访、无邪教、无传销、无刑事治安案件、无安全责任事故”的“六有六无”标准,广泛深入开展基层系列平安创建和“五无村(社区)”“三无乡镇”创建活动。
清原镇的“平安小区”试点平安志愿者一度突破3000人。曹吉兴主张突出问题导向,狠抓命案、交通安全、重点地区、缉枪治爆,打击治理“盗、抢、骗”等专项整治,县综治委和各乡镇及有关单位签订命案责任状,会同公安交通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村(社区)安全“两站两员”建设,要求每个乡镇都至少确定一个重点地区开展排查整治。坚持每季度一次的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制度,以综治信息形式发至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县综治委各领导和各乡镇、部门,对问题突出的乡镇和部门有针对性地督促整改。
在清原县,到处可以看见平安建设的宣传板,这也都是曹吉兴的功劳。曹吉兴总说,平安建设对老百姓的宣传最重要!去年,他积极争取资金,充分利用县城内7个主要街路悬挂大型平安建设宣传板,在各道口悬挂宣传板,利用电视和户外、公交等电子屏播放平安建设公益广告,成为全市平安宣传财力投入最多、覆盖范围最广、宣传效果最好的县区。
在他上任后的几年中,清原县每年都认真组织各乡镇和相关单位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月和打击治理“盗、抢、骗”宣传周等活动。除了将规定动作落实到位,他还精心设置自选动作,结合创建国家安全城等重点工作,会同县国安办举办平安建设书画展,征集书画、摄影、剪纸等艺术作品100余幅,参观群众达万余人。
都知道基层的综治工作不好干,难点就在于农村基层综治干部文化底子差、综治业务不熟悉等实际问题。曹吉兴上任后就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他既把他们当成责任主体去做指导,又把他们当成工作对象去做宣传,结合各村实际,组织乡镇综治委员规范制作了一套符合上级工作要求和农村基层需要的平安建设档案范本。在范本里制定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规章制度、工作内容、方法和程序等文本,档案内容表格化、具体化,便于学习和工作。他主张印制了综治中心和综治工作站受理事项登记簿、交办单、报告单等,印制网格员日记1000余册,要求基层综治和平安建设重点问题由网格员、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和乡镇综治中心通过簿册实施分级负责管理,以此推动实现“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的工作局面。在他的带领下,全县基层综治干部把簿册档案变成了培训的“教科书”、工作的“宣传册”、群众的“连心桥”、督查的“靶向标”,平安建设的“神经末梢”得到有效激发,综治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大幅提升,此做法受到基层综治干部的普遍好评和市综治办的充分肯定。
4年的时间,曹吉兴带给清原百姓的不仅仅是安居乐业,还有心底那份真真切切的踏实。曹吉兴家里有很多奖状,却都被他放到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他说:“像我这样的基层政法工作者能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让我受宠若惊,清原县的政法工作也不是我一个人干出来的,我觉得这个奖是对全县政法工作者的褒奖。这是我们共同的荣誉,仅此而已。”
曹吉兴依旧每天忙碌着,上山下乡,风雨无阻。同事们给了他一个绰号——“平安老曹”。他笑着对记者说:“这个世界很大,但在我眼里却很小。我能力有限,只想尽最大努力保护这一方水土,这也许并不是多伟大的事业,但却是我一辈子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