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更新(右二)正在组织擒敌拳训练
甘当司法为民的前沿哨兵
10月26日7时18分,在院里巡视一圈之后,陈更新刚刚走进办公室,就被紧急呼叫到了大门口。
“大姨,您这么早赶过来,没吃饭吧,先吃点包子,填饱肚子咱们慢慢说。”陈更新把自己的早餐拿给当事人,笑着说。
对于这位大姨,陈更新并不陌生,她因为对法院判决不满意,三天两头地跑到法院来,陈更新总是耐心地听老人的诉说,不厌其烦地为老人讲解法律条文,为她解心结。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人的心被陈更新焐热了,来法院再也不大吵大闹了,而是渐渐地接受了法官的依法审判,心态也变得阳光起来。
“有人称法官为台前英雄,称法警为幕后英雄。为了法院审执工作和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地运行,我更愿意成为法院审执工作的前哨,甘当司法为民工作的前沿‘哨兵’。”陈更新对记者说。
为了确保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提押、还押过程中万无一失,陈更新在工作中总是严格管理、细致工作,保障了多起大案要案的顺利审理。
陈更新在总结自己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地推出了一整套押解方法并得以实施。
陈更新认为,支队只有自身素质过硬才能“拉得出,打得赢”,在关键时候才能“不掉链子”。所以,支队常年狠抓警务保障不放松,采取得力措施全力保障审判、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2年4月17日,支队成功处置一起被告人自残事件,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通报表扬。对有重大影响的犯罪案件,与公安、检察等机关沟通协调,制定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内容详尽的审理预案,统一行动,密切配合。几年来,法院审理的“6·26”“12·04”等涉黑案件,无一出现纰漏,均圆满完成庭审保障任务。
20多年来,陈更新带领支队出色地完成了安保、刑事审判工作的值庭、押解、看管等工作,共值庭2000多次,押解5000余人次,直接参与强制执行案件100多件。尤其是在几起重大犯罪案件审理过程中,做到警力安排到位、任务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每一次刑事庭审活动安全顺利地进行,全地区法警队无人犯脱逃、自伤、自残等事故发生。
带出了一支响当当的队伍
精湛的业务技能是履行好法警职能的关键。陈更新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抓管理、严训练、强技能,不断摸索,带出了一支响当当的司法警察队伍。
他围绕提高司法警察的业务素质,特别是增强应对急难险重任务的执法能力,组织警务技能训练,强化整体战斗力。坚持以训练为抓手,提升业务素质。日常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周密计划,严密组织。利用周五例会及每天下班前一小时,采取“法警教法警”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健身器械,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跳绳、百米跑等项目,强化体能素质训练。支队还聘请部队业务骨干,对队列、体能、押解、看管、值庭等环节进行集中训练。支队采取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使参训法警提升了业务素质,加强了身体素质,提升了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以竞赛为平台,促进业务素质提高。警队内部以组为单位、院与院间以警队为单位开展业务竞赛,通过比赛的方式促进业务素质的提升。在警队内部,组织开展了提押优胜竞赛,比的是操作是否规范、动作是否熟练、效率是否高;在队与队之间,比的是整体素质是否高、效果是否好、是否全年无事故。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了警队的工作热情,也大大促进了警队整体素质的提高。
2012年以来,支队被省高院记集体二等功1次、记集体三等功1次;2012年被评为全省法院司法警察执法规范化活动先进单位;2013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2015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葫芦岛中院评为先进集体、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我的形象就是法院形象”
陈更新总是严于律己,以“我的形象就是法院形象”为目标,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热情服务,甘当审判事业的绿叶。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告诫身边的法警,群众利益永远无小事。不仅要以展示自己文明形象、热情服务人民群众,来擦亮法院的对外“窗口”,还要对来院群众特别是老弱病残弱势群体,给予无微不至的帮助。
汗水铸警徽,热血写人生。陈更新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留下了一个个心系警徽、为民尽职的闪光足迹,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了一名司法警察的光彩人生。
陈更新说:“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作为一名司法警察,我将从新的历史起点上砥砺前行,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和支队里所有的司法警察一道,持之以恒地学习、理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