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朝阳,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一座承载着革命基因的红色之城。虽然地处边陲,但是朝阳的文脉、精神一直在传递。不妨细数这样一串成绩,连续12年保持“平安辽宁建设先进(优秀)市”称号,连续4年综治考评位居全省前列。在今年召开的全省综治暨平安辽宁建设会议上,朝阳市荣获“2012—2016年度全省综治工作优秀市”称号,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经验被作为先进典型得到推广,获得“2016年度平安辽宁建设优秀市”称号。今年,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更是捧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畅谈“1353计划”
省委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的“1353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了党的十九大维稳安保工作这条主线,抓住了当前辽宁政法工作的重点,是中央政法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要求在辽宁的具体体现,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辽宁政法工作行动指南,对于科学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过硬政法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年初以来,朝阳市牢牢把握“做好党的十九大维稳安保工作”这条主线,紧紧围绕“五个坚决防止”的工作目标,有力地推动了“1353计划”在朝阳贯彻落实。我们始终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全力保稳定、促发展,在服务朝阳经济发展大局中作出了新贡献。我们始终坚持系统治理、整体推进,全力解难题、补短板,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上取得了新进展。我们始终坚持公平在先、公正在前,全力抓监督、求创新,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实现了新突破。我们始终坚持正面引领,树旗促先,全力提素质、实作风,在打造过硬政法队伍上迈出新步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把落实“1353计划”放到全市政法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履行“三大使命”,全力完成党的十九大维稳安保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三大专项行动”,高标准完成“五项重点工作”,不断推动朝阳政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朝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刘朝震

朝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朝震(左三)在基层调研
凌河水汩汩流过朝阳,南北古塔遥相辉映。9月27日,“喜迎十九大·平安辽宁行”采访团来到朝阳市,刚下高速,各种与平安有关的温馨提示就映入眼帘,平安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第一声问候。
强化责任 全方位夯实队伍基础
今年是落实“1353计划”之年,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如何实现朝阳市的平安稳定,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重担落在了朝阳政法人的身上。而在朝阳市委政法委看来,有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正是推动各项事业稳步推进的秘诀,那就是大力推进朝阳政法队伍建设。
在朝阳,队伍建设绝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活动上,而是从业务角度、思想角度、日常角度,全方位打造政法队伍,以队伍建设促进政法工作。朝阳市委政法委坚持把举办“政法大讲堂”作为提高队伍素质、交流经验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每年都要有计划地聘请高级法学专家、教授有针对性地开展授课和专题讲座,现在已经连续举办5期。
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件评查和执法检查活动。注重评查结果运用,对发现的问题全面进行整改和追责,提高了执法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意识、业务水平和办案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在采访中,朝阳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郑学林表示,起初的案件评查发现率在50%,这充分说明,评查不走过场,即便是小瑕疵也不放过,发现一起纠正一起。“随着评查的深入开展,震慑力不断增强,目前,发现率呈下降趋势,朝阳检法系统呈现良好局面。”
在朝阳,政法人每年都有一项共同的活动要参加,那就是“勤廉兼优政法单位和政法干警”评选活动。“讲身边人,说身边事”已经成为政法人向榜样学习的绝佳方式。“通过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在政法机关进一步营造了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浓厚氛围,弘扬了政法队伍正能量。”郑学林说。
如果说案件评查制度是从业务角度规范政法队伍建设,“勤廉兼优”评选是从思想角度打造队伍,那么规范执法和从严治警则是从日常入手,从常态抓起。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让朝阳政法队伍清风徐来,正气之风扑面而来。
注重民生 “五大工程”实现共享平安
近年来,朝阳市委政法委始终坚持 “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平安县(市、区)”的先决条件之一。其中,“五大工程”已经成为全民共享平安的重要载体。
记者了解到,从多元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程,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程,这两项工程可谓给朝阳布上了一张平安网。而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基层基础建设工程,则是在创新上突破、在基础上提升。而最后一项实施基层系列平安创建,则是全方位打造平安建设,让平安遍布朝阳每一个角落。
采访中,朝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部振荣告诉记者,针对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的开展形式,完全可以和之前开展的多元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程相结合。
实施多元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程,实现矛盾纠纷化解质效的新提升。“我们加强各级综治中心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工作,统筹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力量,拓宽第三方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实现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推动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体系建设。凌源市、建平县建立的县(市)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通过设立诉调对接、访调对接、逐级上报、督查督办等职能,把矛盾纠纷导入有序的调解流程;喀左县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责任认定、勘验定损、保险理赔、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法律诉讼‘六位一体’工作模式,得到公安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喀左县召开了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现场会进行推广。”
记者感受到,在朝阳,很多经验的先试先行,已经让“1353计划”的开展得心应手、畅通顺利。
在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方面,“六张网”更是让平安无处不在。做实“1、3、8分钟处置圈”和环市、环省的“10、20分钟封控圈”,固化“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武装巡逻、联勤联防”机制。目前,全市共有视频探头9.3万余个,有“平安互助网”“电话联防”“绳式报警器”等形式的简易联防设施15万余套……种种举措,让综治工作实时发挥作用。
立足服务 “放、管、服”模式已见雏形
如今,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振兴辽宁的关键所在。为此,朝阳市委政法委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朝阳市公安局、司法局全面开展了清理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准入门槛专项工作、清查审批和认证暨行政收费等专项工作,实行行政审批定期清理制度,对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时规范、清理,减少对审批、发证等的相关材料,压缩审批时间,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进程。
不断创新行政管理,发展“互联网+”管理模式。今年5月,喀左县推出的“喀左县公证”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实现了法律咨询、预约上门服务等事项的在线办理;市公安局搭建了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户政、交警、出入境、消防、治安等15个警种260余项公安业务全部上网,总办件量达5446件,真正实现了智能化便民利企。
朝阳市公安局建立了营商包保责任制、服务联席会议制、营商“直通车”制,对全市122个亿元以上新建和续建的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一对一”服务,并依托公安、安监、信访、司法等部门和“五个一工程”、园区及所属企业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走访服务,全力以赴帮助协调解决困难,为经营者铺设“绿色通道”;市司法局建立了乡村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全面推动一乡镇(街道)、一村(社区)一名法律顾问工作。现已达到178个乡镇(街道)、1563个村(社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