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综合服务大厅的大楼放眼望去,面朝大海,营口正拥抱世纪机遇。9月13日,“喜迎十九大·平安辽宁行”采访团走进自贸区服务大厅,“兴赞”“真定好”等闽南语不绝于耳。原来,营口市司法局在大厅设置的法律咨询窗口成功为一闽商解决了法律问题,完成了前期法务审核。在闽商刘先生看来,自贸区服务全面、热情、到位,将来必定有更多的商企涌入。这只是政法机关围绕自贸区法治建设的一个小切口。
振兴发展,良法善治先行。
当前,营口市委政法委正着力打造法治名片,筑牢发展根基。其中“1353计划”已经成为市委政法委的工作方向。“我们逐级分工、逐项分解,全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坚决完成省委政法委布置的任务。”营口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姜庆明的话掷地有声。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营造良法善治的环境,细节必不可少。对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这条重要主线,营口市委政法委抓得细、做得实。截至目前,全市共计排查、梳理24类矛盾纠纷2140件,化解1400余件,对5797家公共场所进行隐患整治,快递、客运、校园、铁路沿线等重点领域做到全面排查、集中整治。
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拉动辽宁经济的新引擎。
早在19世纪,营口就成为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曾有“关外上海”之称的营口,如今作为全国首批国家自贸试验区片区城市、“一带一路”建设重要交通节点等,把骄傲化作无尽的干劲儿。
营口政法机关积极为振兴提供法治保障。拿出手机,扫“三层微信群”二维码入群,可以看到市、县、乡三级公安机关在线为企业排忧解难。公安机关68条举措、法院22条措施、检察机关10项举措,分别围绕不同侧重点,积极为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自贸区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全面振兴辽宁,咱们首先让‘投资不过山海关’成为过去时。”“投资已过三海关”这句话已经成为营口政法人喊出的响亮口号。
营口向海发展,法治成为通向世界的重要基石。
经济新常态,势必带动法治新常态。采访团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新《民事诉讼法》《监督规则》颁布以来,在案件数量激增、难度加大的情况下,营口市人民检察院民行部门严把案件质量关口,克服各种阻力,用足用好监督权。由市检察院牵头,各部门抽调骨干人员组成案件评查小组,尤其是在优化营商环境、重大矛盾纠纷化解方面,实现了从案件被评价者到评价者的转变,实现了从单一部门办案到多部门协同的合作机制。这一切体现出这样的理念,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更加注重细节出实效。细节为“法治营口”奠定了坚实基础,“法治营口”为全面振兴辽宁、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连锁反应,是一种面向大海的强大力量,更是营口通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基石。
历史长河,星汉灿烂。营口,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辽东湾。阵阵潮涌,与96公里海岸上的大项目开工遥相呼应。作为振兴辽宁的先行者,营口政法人正用勇气和担当书写法治新篇章,让“法治营口”这张靓丽名片闪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