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每一次行动都是生死考验——记辽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张喆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白国军 关月 冯羽竹 孙程超 | 发布时间: 2017-09-20 08:49
  “能够成为一名主持公道、惩恶扬善的好警察是我的梦。27年来,我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苦练擒拿格斗、枪械使用、驾驶、技术开锁等专业技能,一直奔跑在追梦路上。”
 
  面对记者,张喆这样总结自己的警察人生。
 

张喆成为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
 
  9月12日,记者来到辽阳市公安局,在走廊里,一名个子不高、身穿警服的男子向记者走来:“您好,我是张喆。”
 
  张喆与影视作品中的缉毒警察形象不太一样,他没有健硕的身躯、凶狠的面容,看着就像公安局的文职人员。张喆笑着说:“我面对毒贩时很凶。”
 
  今年47岁的张喆从警已有27年,当初他拿着能上本科的高考成绩,毅然报考了中专警校,他说:“就为了能穿这身警服,圆我的警察梦。”
 
  他还下定决心,既然身穿警服,就要直面犯罪、挺身而出,无愧于警察职业。
 
  今年5月,张喆被评选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也是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成员。
 
  “在追捕一名犯罪嫌疑人时,我的头被砍了一个口子,血顺着脸、脖子、前胸、大腿流下来,把两只鞋都灌满了,在医院的地上留下了一个个完整的血脚印。医生要给我剃头发、打麻药、缝针,让我卧床休息,但为了赶时间回去抓犯罪嫌疑人,我再三坚持不打麻药缝了5针,后来又追捕犯罪嫌疑人12天,直到第13天凌晨,与他一对一对决后,我亲手将他抓获。”
 
  这是张喆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他说:“这些年,我一直在侦查一线,缉毒警察无疑是距离危险最近的人,所以要想克敌制胜,必须技高一筹。”
 
  办案时,他腰里别着七八部手机,熟练地模仿各地方言,会说“黑话”,还乔装打扮与毒贩“接头”。
 
  有人说张喆是“疯子警察”,有人说他铁血利剑斩“毒魔”,还有人说他是“刀尖上的舞者”,但在张喆眼中,自己只是一名警察。
 
  因为指挥和参加侦破重、特大案件数百件,张喆被称为警队里的“破案专家”。这个称号不是白来的,背后是张喆乃至整个禁毒支队警察的默默努力。几天前,张喆带队破获了辽阳市最大的毒品案件,刚从毒源地回来的他又投入到新案件中。
 
  张喆总结了自己的办案经验,他说:“今天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再用以往的逻辑思维去面对他,要建立形象思维,人与人面对面时,要有预判,应对事件时要有恰如其分的变化,这是警察的职业素养。”
 
  他担任支队长以来,禁毒支队自主创新研究设计的“服务娱乐场所涉毒风险级管控机制”被省公安厅评为2014年全省优秀自主创新项目,也是全省禁毒系统唯一一个入选项目。
 
  抓毒贩是自己的工作,禁毒宣传也是自己的工作。只要不出任务,一有时间,张喆就要对全市服务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从业人员宣传禁毒知识,而他的努力使得辽阳市场所从业人员涉毒违法犯罪率较去年下降了100%。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张喆经常是接一个电话就要“消失”几天,甚至几十天,不能告诉妻子自己的去向、不带行李,就揣着身份证和手机。
 
  采访刚刚结束,张喆就掏出了手机,案子有了新进展,张喆告诉同事准备出发,依旧没有行李,依旧没有给家里打一个电话,他就这样再一次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