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五省,为企业大型设备长途押运提供“粘性服务”;
在省内外,设立4个民事行政检察服务室;
纵深前移,进企业普法提供“私人定制”。
今年,辽河油田政法部门契合“1353计划”,不断调整角度,扩宽渠道,除旧布新,适应新时期辽河油田生产建设需求的各种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为优化营商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9月7日,辽河中级人民法院曙光人民法庭法官在接待当事人
进企业、进井站、进班组,把油区企业和职工群众当“亲人”,将民意作为不断校正工作和服务方向的“试金石”,这是辽河油田政法部门在实践中摸索出的“门道儿”。通过辽河油田政法部门工作的“小前移”,实时掌握到了油区所需所盼,促进了营商环境的“大优化”。
用新理念解决新问题,用新思维破解新难题。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党委政法委(以下简称辽河油田党委政法委)的带领下,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先发性实践和尝试“多元思维”优化营商环境,让“1353计划”播撒的种子在油区生根开花。
“小前移”之“随行式粘性服务”
“要不是有咱们辽河公安局的警察随行,生产工期就要耽误了!”车队队长老郭如是说。
老郭口中所说的是辽河公安局在油区外闯市场大型生产设备长途转场中提供“粘性服务”的事,正是有了押运服务,油田的大型设备等才安全地到达了施工前线。用老郭的话说,“辽河公安局很给力!”
今年2月14日,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固井公司西北项目部工程启动上马了,可是大批工程车及设备、器材急需送抵施工前线的事儿让他们难了心。
辽河公安局抢先抓早,主动服务,由交警支队牵头,护送12辆工程车和物资急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的施工前线。
2月16日,车队进入高原和山地地区。长时间、大坡度地上下坡,傍晚时分,8号工程车离合器突然失灵,不得不紧急停靠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上。这40多吨的“大家伙”,既拖不动,长时间停留又有危险,这可咋办?
“马上摆好警示标志,8号车司机、修理工和我留下,其余车辆不要停留,继续前进!”辽河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管理科科长张德玉果断决定,由民警梁贵林护送车队继续向前,赶在天黑前到达60公里外的服务区休整,自己却留了下来,保证8号车的安全。
“他们(民警)就像俺们的‘娘家人’。有他们在,外闯市场的路再远俺们心里都踏实!”8号车司机深有感触地说。
油田企业施工转场拉运的大多是生产专业设备。哪怕一个零件被盗,千里迢迢,短时间内很难配到,将直接影响生产。每天夜里民警们总要带上手电,主动帮助企业对运送的物资和车辆进行巡查。
“司机师傅开了一天车,让他们好好歇歇。现在,大伙儿都在为东北新一轮经济振兴忙碌着,我们警察也要多尽一份力!”民警梁贵林目光坚定。
大型设备不能拆卸,整体运输又高又大又宽,这些特种车辆行驶在路上,总是受到不甚了解情况的路政、交管部门的误解。
这一次,车队在驶入外省时被截了下来。当地交警礼貌地扣下了所有驾驶特种工程车司机的驾驶证。“这种车是油田施工中专门用来将高强度水泥砂浆注入井中,固定井壁用的……”民警立刻上前表明身份,并从公安交管安全角度帮助企业向外省同行解释起车辆的用途。
“你们对企业的设备能做到这么了解,还这么远跟车服务,辽宁公安好样的!”
油田大型设备转场护运只是辽河公安服务油区经济发展大潮中一朵“浪花”。
仅今年上半年,辽河公安无偿为油区各级企业提供大型设备长途转场服务达30余次,护运车辆400余台次,服务遍及新疆喀什,内蒙海拉尔、乌审旗,陕北榆林,甘肃庆阳,陕西宝鸡、冀东,天津,黑龙江等地,行程10万余公里,累计为企业减少和挽回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
辽河公安局局长张伟平坦言:“不图回报,不练虚功,诚心诚意地为企业发展着想,才能换来真正的满意。”
“小前移”之“上门式检察服务”
9月8日,在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记者走进了辽河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服务室。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关注民生,服务企业”,门外的一行红字尤为醒目。
“建立曙光民事行政检察服务室后,我们就第一时间对曙光采油厂等8家服务对象企业开展了调研走访,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对走访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和解答,从法律层面为走访企业处理法律纠纷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曙光民事行政检察服务室主任晏乐华介绍道。
推出这样独具特色的“上门式检察服务”,省人民检察院辽河分院下了“真工夫”。
今年年初,在征求了辽河油田党委政法委、纪委、物资管理部等重点部门,沈阳采油厂、锦州采油厂等一线企业以及位于新疆、青海等省区驻外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后,辽河检察机关着力打造四个平台建设,即依托民事行政检察服务室打造服务优化油区企业营商环境平台,与辽河油田党委政法委联手打造综合治理平台,与油田纪委联手打造职务犯罪查办和预防平台,与油田基层单位联手打造检企共建平台。
“根据油田企业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我们分院以民行工作为切入点,制定了《辽河检察机关设立民事行政检察服务室的实施意见》,在沈阳采油厂、锦州采油厂、曙光采油厂和新疆西部项目部设立4个民事行政检察服务室,实现了对省内外的油区企业服务全覆盖,打通了服务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省人民检察院辽河分院政治部主任李春巍说,“辽河检察机关将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发挥好检察工作职能,真正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为企业发展服好务。”
“小前移”之“私人定制式普法”
在普法前面加上“私人定制”,这是辽河中级人民法院推出的实实在在的做法。
辽河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孔昭华介绍道:“在‘规范司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中,我们从7个方面系统排查了影响营商环境的不规范司法行为,出台了《辽河中级人民法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意见》,把油田破产企业审判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明确了扩大为油区提供法律服务范围和力度的具体措施。”
今年上半年,辽河油田旗下的一家集体所有制独立法人企业,被12家债权人起诉到法院,涉诉的债务金额达到3360余万元。
刚开始,仅有6家债权人起诉,可是,因为企业采取“一躲二推”的耍赖拖延的消极应对方式,一个月内又有6起案件被诉并申请财产保全,让本就经营困难的企业所有账户被法院查封,资金链彻底断裂,生产经营更加举步维艰。
在办理该企业涉诉案件过程中,法官对第一批因买卖合同纠纷产生的6起债务案件进行了集中审理、快速判决。
辽河中院曙光人民法庭庭长王小卫说:“法庭速审快判起到了明显的积极效果,依法维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利,赢得了债权人的信任;让部分处于观望状态的债权人暂缓起诉;打消了该企业消极应对债务问题的耍赖心理。”
接下来的6起案件,企业积极配合法庭调解,其中2起案件双方达成和解,约定的债务履行期限长达近2年;1起案件当场履行,债权人撤诉,为该企业赢得了发展空间和喘息时间。
快审速裁,让企业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依法经营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上半年,辽河两级法院共为油区企业开展“关爱员工、法制护航”主题法制教育宣讲7次,受众达1500余人,向辖区企业送发《以案讲法》法制宣传手册2000份。将“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与“规范司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同步开展。
在审判中发现典型的案件,法官就为企业职工普法,同时,送给企业职工《以案说法》普法小册子。
在调研中,听取不同企业普法需求,法官分门别类地讲法制课。“我们这里的普法有针对性,也可以说是‘私人定制’。”辽河中院研究室主任吴培波说道。
“为了家里继承的事情,前一段时间特别闹心,工作也总出错,前一段时间,法官上门讲法制课的时候专门讲了《继承法》,解了我不少难题。现在家里的事有头绪了,我的心也定了,今后一定好好上班。”这是一名普通辽河油田企业职工的心声。
从提供服务到真诚服务、主动服务、“粘性服务”、“私人定制”,优化营商环境在辽河油区不断升档提速,并释放出“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