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法院永恒的工作主题。
近年来,大武口区人民法院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司法公开、司法能力和司法公信力提升为抓手,认真贯彻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联合印发《关于法官村官“双助理”联动工作机制实施意见》精神,深入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各项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全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今年1至6月份,共受理各类案件4746件,新收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74%,审结3472件,结案率居全区基层法院第三。其中,共受理执行案件1910件,执结1208件,执结率63.25%,居全区法院第一;实际到位标的11227.68万元。
最高院副院长称赞她
“法心一体,既美且荣”
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党支部深入基层党建联系点——大武口区法院共同庆祝党的96岁华诞,并带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对全国模范法官——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法院陈美荣先进事迹的批示:公正司法,从心开始;和谐社会,从心开始;“五心”照耀,光风霁月;法心一体,既美且荣。
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表扬的,就是“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大武口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陈美荣。作为一名法官,陈美荣多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通过案件审理,她能贴近群众的冷暖疾苦,理解群众的期盼,给予各方当事人充分的尊重和关怀。调解是她首选的结案方式,每一个案件都尽可能以和谐司法的方式解决。
2015年,大武口区法院隆湖法庭庭长杨剑平遇到一件“羊啃树”案件。原告老马家的六亩树苗被被告老曹家的几十只羊啃了,双方因为赔偿问题对簿公堂。杨剑平多次调解无果,于是找到陈美荣帮忙。
“这是全国优秀法官陈美荣,让她给你们评评理。”在老马家的树苗地里,杨剑平向两位当事人介绍陈美荣。
“两位老人家,你们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老马,你家经济条件稍微好点,一下子要老曹赔偿8万元,这让村里的人怎么评价你,不能得理不饶人;老曹,你家的羊啃了老马家的树,这是事实,人家老马种树也不容易,换成是你会怎么想,要多从老马的角度考虑问题,你给老马道个歉,好话还顶钱用呢。”在认真听完双方的观点、仔细查看树苗被啃的情况后,陈美荣和风细雨地说。
原、被告双方听完陈美荣一席话,态度没有之前那么强硬了。陈美荣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加以耐心劝说与“谈心”,双方的芥蒂慢慢化解。很快,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老曹支付给老马赔偿款2000元。
2016年3月,大武口区人民法院设立了陈美荣便民工作室,在共建单位万盛社区建立了陈美荣“语晴工作室”,积极参与社区法律法规宣传,零距离参加社区调解,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和援助服务,从源头化解社区矛盾纠纷。
2013年2月,陈美荣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2014年6月,被评为“全国最美基层法官”提名奖。2016年,荣获“全国模范法官”。今年6月,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陈美荣(中)在调解家庭纠纷
善用亲民、利民举措
沐恩新居里的为民情怀
司法为民,永远在路上。
近日,大武口区星海镇沐恩新居居民刘某向大武口区法院隆湖法庭赠送锦旗,他用“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的质朴之言,表达了对党的移民政策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感谢大武口区法院在处理其缴纳移民住房自筹资金案件中亲民、利民的举措。
大武口区星海镇沐恩新居2520户新市民是按照自治区移民政策从南部山区搬迁来的劳务移民。按照自治区“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的移民政策规定,劳务移民住房资金由政府补助和自筹两部分构成,每户需要向迁出地人民政府交纳住房自筹资金12800元。
2016年10月,因820户搬迁移民欠缴住房自筹资金问题,隆德县人民政府成立工作小组,在沐恩新居开展清缴工作。因前期工作难以推动,隆德县政府工作组通过梳理,清理出部分抗拒交款的“钉子户”,先后向大武口区法院隆湖法庭提交了55份起诉状,要求依法处理。案件虽然诉讼请求相同,但涉及面大,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为此,大武口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许其锁和案件承办人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几次召开案件协调联系会,针对隆湖法庭在前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院长要求隆湖法庭及时转变工作思路,采取逐户上门做工作,争取用调解的办法解决。按照这个工作思路,隆湖法庭全体干警放弃休息时间,逐户上门了解每位当事人的家庭生活情况,和当事人拉家常,给当事人及其亲属做工作,逐步消除当事人的对抗思想和顾虑。
新移民刘某系残疾人,家庭人口多、生活负担重,对交纳住房自筹资金没有对抗思想,只是无力一次性缴纳。其家人在原籍享受低保,因未交纳住房自筹资金被原籍乡政府取消2017年低保。针对刘某的实际困难,隆湖法庭干警及时和刘勇原籍乡政府协调,原籍乡政府答应刘某可以分期分批缴纳住房自筹资金,其家人2017年继续享受低保,刘某爽快地和原告签订了调解协议,该案通过调解结案。
自隆湖法庭干警采取逐门逐户上门调解的方式做工作后,有7案被告通过调解当场缴纳住房款,原告申请撤诉;和6案被告签订调解协议,确定分期分批缴纳;其他42案未立案,全部通过诉讼外调解方式成功化解。隆湖法庭的为民情怀,不但给隆德县政府工作组推动此项工作助了一臂之力,也为维护稳定消除了隐患。
构建多元化机制
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针对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大武口区法院建立诉调对接平台,构建诉调联动长效机制。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律师服务站”,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判后答疑等服务1500余人次;在社区(村居)设立“诉调对接便民工作室”,构建法官+人民陪审员、特邀人民调解员、司法联络员和执法执纪监督员“五位一体”的便民诉讼机制,共同开展多元化纠纷化解工作;充分发挥派出法庭深入基层的优势,利用“便民服务流动法庭”车开展法律进社区等“法律六进”活动,扩大庭审的法律宣传效果,开展巡回办案150余件。
大武口区法院在辖区62个社区(村居)分别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和“诉调对接便民工作室”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村官法官双助理”多元化机制,选调法官到各社区(村居)担任社区、村居支书主任助理,聘请社区、村支书主任担任法院法官助理,做好矛盾纠纷的过滤、分流和化解。
为化解与日俱增的社会矛盾,隆湖法庭将辖区8个村、3个居委会按照村居地理布局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在法庭和各村居法官便民工作室建立网格管理图;和星海镇党委政府各部门建立“星海镇工作群”,和星海镇各村居59名村居干部建立“法官村村通”;和东湖社区党员群众建立“东湖社区微信圈”,利用三个微信平台不断推送法律法规、指导性案例、开庭公告、开展法律咨询等信息,指导帮助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矛盾,“互联网+”多元化调解矛盾纠纷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3月份,被告郭某诚将其顶账来的房屋及土地使用权以8万元卖给原告马某梅,马某梅在该宗土地上建房后,政府以房屋为违章建筑进行拆除,于是马某梅将郭某诚诉至法庭,要求其返还购房款。法官经调查了解到,郭某诚将一大宗土地分割卖给马某梅及其他7人,现马某梅先行起诉,其他7人观望法庭的处理结果。因该案具有一定的风向标作用,法官决定将案件放在案发地东湖社区巡回审理,并于庭审前在“东湖社区微信圈”“法官村村通”微信圈中发出开庭公告,邀请社区干部及居民旁听。
庭审当天一大早,原告马某梅的代理律师就等候在法庭门口,说案件双方已经和解,现要求撤诉。法官认为该案有些蹊跷,于是打电话向郭某诚核实情况。电话中,郭某诚说:“我也在东湖社区微信圈里,法庭在微信圈里发布开庭公告,又要将案子放在家门口审理,我觉得太丢人了,就把钱给人家付了,其他人的事情我会逐步解决。”就这样,隆湖法庭用一条微信成功化解了8起纠纷。
为增强开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普法宣传效果,大武口区法院“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收集了近几年办理的典型案例,编辑了《法官说法》普法宣传读本送到每个社区村居,将抽象难懂的法律用公众听得懂、看得明白的形式进行法治宣传,增强普法效果。此外,隆湖法庭在隆湖六站还制作了法治宣传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反毒禁毒、婚姻家庭、未成年人教育、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辖区居民尊法守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