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听!政法铁军向人民奔赴的誓言——大连“政法力量”故事会侧记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田苗苗 本报记者 冯羽竹 | 发布时间: 2025-07-07 09:06

  报告厅里誓言铿锵——

  大连政法:铸牢忠诚,践行法治,担当作为,护航发展。

  大连司法:法治政府立公信,法律服务暖民心。

  大连法院:司法为民、服务大局、公正廉洁、保障有力。

  大连检察: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大连公安: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微信图片_20250704160744

七组先进典型与讲述者代表全市政法干警表决心

  滚烫的誓言余音未散,光影流转间,屏幕开始播放大连政法队伍建设综述先导片,“政法力量”故事会如同一幅长卷,徐徐铺展出新时代大连政法工作的生动图景。在这个集忠诚、担当、为民于一身的舞台,没有镁光灯下的浮华喧腾,只有一桩桩浸透汗水与泪水的与人民双向奔赴的故事,如暖流般奔涌而出,七组讲述者用朴实的语言共同勾勒出新时代大连政法铁军的磅礴群像。

  第一篇章:

  忠诚是刻进骨子里的坚守

  “改革就是把方便留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安静的声音平缓而又坚定,在她身边,四位年轻法官神情坚毅。屏幕上闪过法院立案窗口变迁的历程:从群众焦灼的询问、多窗奔波的疲惫,到如今指尖轻触即可查询、扫码立取文书。“一窗通办”的蜕变背后,是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全体干警无数次彻夜不眠的推敲与实践。“全市法院92个专业窗口升级为54个通办窗口”,安静平静道出的数字,蕴含着难以想象的付出,换来了群众实实在在的“暖阳”。现场有观众微微点头,是对“如我在诉”服务理念的无声共鸣,司法的公信力,就在这一个个便民举措的细节里悄然生长。

  长海号子仿佛由远及近,长海县小长山岛镇政法委员王春华走上台前,带来海岛的气息。她的海蛎子味方言与讲述的故事浑然天成,从渔村支书到守护46个海岛平安的“锚桩”,她的足迹踏遍了那里的每一方礁岸。“有时候人家还在屋里呜嗷地哈酒,俺们却在门外守着,就怕他们耍酒疯啊!”朴实的话语引得台下观众会心一笑,却又带着心酸。

  当字迹工整的《民情日记》出现在大屏幕上,属于大连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局龙王塘派出所二级高级警长徐进祥的故事随之展开。渔民被500万债务逼入绝境时,他如同“愚公移山”,两年六万公里地跋涉,以六次庭审全程护航;面对因诈骗濒临崩溃的家庭,他用“铁脚板”和“热心肠”筑起坚固防线。居民们那一句句“有老徐大哥,真是绝了”“老徐太好了”发自肺腑的赞叹,是对责任担当最动人的注脚。伴随着男声独唱《你是一个好人》的歌声,徐进祥用最朴实的乡音说出:“我就想让社区的百姓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台下观众的目光里,是满满的敬意与信任。

微信图片_20250704160710

大连中院立案庭干警讲述“一窗通办”背后的故事

  第二篇章:

  正义是追凶路上的星光

  报告厅的灯光聚焦。大屏幕重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民警王景盛一路狂奔追赶一位被诈骗电话洗脑的女孩。镜头里,他紧紧挽住试图挣脱的女孩的手腕,夺过电话与电话那端的假警察正面交锋,厉声质问:“我是大连市公安局的,你的警号是多少?”47分钟的对峙,汗水浸透警服,最终换来女孩幡然醒悟的泪水与一声“谢谢警察叔叔!”这紧张的场景只是大连市公安局新型犯罪案件侦查支队民警的日常缩影。讲述者随即话锋一转,以更为铿锵的语调描述了那场跨越国境的雷霆行动,50个日夜不休,大连反诈力量挺进缅北,最终将盘踞一方的白所成诈骗家族连根拔起,1.99亿元受害群众被骗资金失而复得。“骗子的手段在升级,但我们的出击永远要快一步!”讲述者眼中锐利的光芒,让台下观众感受到必胜的决心在凝聚,掌声如潮水般响起。

  如果说反诈是与时间赛跑,那么大连市普兰店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张海川的战斗,则是“化坚冰为活水”。他沉着描述着自己成为执行法官后“费鞋、累心、说话多、风险高”的工作日常。讲述至2018年那个跨年夜,执行局灯火通明,面对改革困境,他坚定地说:“必须改!”推动建立了全省首个实体化执行指挥中心,开启了从“一人包案”到集约化协作的变革。三年后,“数字执行”平台上线,“掌上查控”让法官不再疲于奔命,“执破融合”盘活释放区域优质生产要素,“拿起手机见法官,坐在家中等案款”,屏幕上申请人脸上真切的释然与感激让观众深信,执行路上的荆棘正被智慧与坚持踏成坦途,公平正义的清泉从裂开的坚山中奔涌而出。

  第三篇章:

  为民是藏在细节里的温度

  公证处的蓝印章落下时,大连市大连公证处业务二部部长马晓婧总会停顿片刻。她轻柔地说:“这不是仪式,是对生命的敬畏。”镜头带观众走进了仿佛充满消毒水味道的病房。一位单亲妈妈被癌症折磨得无法言语,只能颤抖着用笔在纸上写下临终心愿——“想给9岁的女儿找个可靠的监护人”。马晓婧俯身床前,握着她的手,一遍遍细细核对遗嘱细节。当那份凝聚着深情的公证书送到这位母亲手上时,她望着女儿的照片,泪水悄悄滑落。会场异常安静,镜头捕捉到台下观众微微泛红的眼眶。“公证不是冰冷的盖章,是给绝望的人留一盏灯。”马晓婧的声音里充满了温度。

  画面一转,检察院控申窗口,大连市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陈铮的办公桌上总备着一摞纸巾,“是给信访群众的,也是给自己的”。画面聚焦到他手上那份《先行救助决定书》,故事来到ICU门外,一个打工者命悬一线,4万元的欠费几乎压垮他的妻子。陈铮握着一摞还带着消毒水味的材料,在两级检察机关支持下力排众议:“这个先例,我们开!”仅仅44小时后,带着油墨味儿的救命决定书交到了焦急的妻子手中。“法律不仅是利剑,更要做人间的暖阳,让人在危机中寻正义、困境中见希望。”陈铮的话语掷地有声,那份司法的悲悯与担当,让台下的感动化作低声的抽泣和无声的颔首。

  这一刻,无需过多言语。那一次次寻常的奔赴,那一个个平凡的坚守,带着最质朴的温度与最深沉的力量,深深抵达每一位观众的心间,如同漫天星光,无声汇聚成守护大连平安的浩瀚海洋。

  薪火相传,星河长明照征程。《如愿》的童声如同天籁涤荡心灵。屏幕横移,大连政法历史长河中那些光辉的名字与今日的群英交相辉映。七组先进典型与讲述者并立台前,誓言如金石相击,激荡全场,“奋楫扬帆、砥砺前行!”

  《新的天地》磅礴奏响,这一刻,窗内的暖阳、鞋底的泥土、额间的汗滴、眼角的泪光、办公室的微光、蓝印下的承诺、日记里的牵挂,所有奔赴,还将继续抵达人民心头!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