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曾在审查起诉办案一线工作8年、任专职团委书记6年。
援藏仅两个月,他就带领大家查办挪用公款案。
他在4个小时的庭审后严重缺氧,吸氧10多分钟又连续进行了4轮辩论。
他是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民事执行检察处副处长,他说,“在检察工作中,我会用实际行动捍卫‘全国优秀援藏干部’的称号。”
赴海拔4800米的检察院工作
回忆起3年的援藏生活,康猛笑着说:“在那里,我不仅目睹了神秘雪域的真容,见证了藏民虔诚的信仰,也完成了服务安多、强化法治的使命。”
康猛是沈阳市第七批援藏干部,2013年6月,他到达了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县城所在地海拔4800米。“这里是进入西藏北部的门户,素有‘西藏北大门’的美誉。安多平均海拔5200米,年最低气温达零下30℃,空气中含氧量不足海平面地区的60%,气候异常干燥,长年风沙扑面,降雪日数达109天,冰冻期长达9个月。”
康猛告诉记者,当时他接到任务时特别兴奋,“在众多干警中,院里派我去援藏,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到一个新的地方工作、担任新的职务,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和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援藏俩月后查办大案
初到安多县人民检察院,康猛被任命为常务副检察长,分管反贪、反渎、侦监、公诉等部门。仅两个月,他就带领大家查办了一起乡党委书记挪用公款的案件。
9月初,安多县人民检察院接到一起县小学会计人员贪污公款15万余元的职务犯罪案件。“这一犯罪数额的案件也许对大中城市的反贪部门来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案子,但对于地广人稀的安多,这可是件轰动一时的大案。”
作为分管反贪工作的副检察长,康猛和同事从讯问犯罪嫌疑人到调取主要证据,从立案到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康猛主动承担起对主要证人的询问和嫌疑人的讯问工作,同时指导办案人员做好笔录,规范制作相关法律文书。
通宵达旦的工作加上夜晚的寒冷,康猛的高原反应愈加严重,一边吸氧一边带领干警办案成了他工作的常态。“安多县只有一个月的夏天,最高温只有17℃,常年下雪,路面湿滑,而且道路崎岖险峻,最让我头疼的是晕车呕吐和强烈的高原反应。”
康猛称,每天正常行走就像背着50斤大米一样,“我们办公室在3楼,没有电梯,每天爬到3楼后都气喘吁吁,坐下休息20分钟后才能恢复正常的呼吸。”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康猛很快就瘦了10斤。
庭审4小时吸氧接着辩
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同时,康猛和同事们还着重加强了对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2013年9月,他们查处了多玛乡党委书记挪用公款一案。在相关领导的建议下,由康猛和公诉科长作为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在开庭前,康猛建议全县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庭审,接受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制教育……
而在这期间,康猛却因为近4个小时的庭审严重缺氧,在休庭期间不得不被同事搀扶到休息室,吸了10多分钟氧气,随即又回到法庭,与辩护律师进行了四轮辩论。康猛回忆,庭审后,辩护律师主动过来和他握手说:“这个官司我输了,像你这样的检察官我佩服!”
在3年的援藏工作中,康猛曾获得多项荣誉。他被评为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干部、那曲优秀援藏干部、安多县优秀共产党员等,并荣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