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老一小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幼有善育、老有颐养”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也是政府的关切所在。今天,我们继续以守护“朝夕美好”为主题,请社区书记分享关心呵护“一老一小”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采撷地:沈阳市
用心描绘“朝夕美好”画卷
讲述人:王旭
职务:沈阳市沈河区南塔街道富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一老一小关乎民生福祉,既是家事,也是国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老一小”问题已经成为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身边问题。作为南塔街道富民社区的社区书记,我始终将这份民生牵挂放在心头,守护社区“一老一小”,全力为社区的老人和孩子打造一个温暖、安心的家园,并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们社区的经验与故事。
在养老服务方面,富民社区从精神与生活两方面为社区老人打造养老服务网络。富民社区广泛收集老人和孩子对社区的需求,深入挖掘社区能人,不断培育社区的各类文艺团队,同时链接沈阳艺术幼儿师范学院、社区学院等单位,为老人开设幸福教育课堂,包括手工、书法、健康知识讲座等,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为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的需求,我通过协商为社区引进至善餐饮有限公司,在社区里成立了“安邻长者食堂”,为老年人提供荤素搭配、经济实惠的餐食,解决了社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同时我还组织并亲身参与了一系列助老服务项目,带领社区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理发、为困难群体送免费午餐等。通过打造全方位养老服务网络,如今生活在富民社区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大家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每天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针对儿童服务,我重点关注儿童放学后、假期的照料和教育。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假期孩子无人看管问题,社区成立了平安“童”行儿童服务站,为孩子们免费托管,义务教学。每个假期我都会精心制定计划,周密部署,力求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环境。儿童服务站不仅积极发动社区志愿者、在校大学生等教育资源,义务开展书法、手工、英语、竹笛等特长班,还与手拉手志愿服务中心对接,不定期组织孩子到科普公园、“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现在,托管班已开设了5年,让许多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度过一个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一老一小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回顾这些年的工作历程,我们社区在关心呵护“一老一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更加优越。用爱养老,用心教育,未来,我也将用心用情为社区老人孩子提供更优质服务,用爱与关怀为“一老一小”撑起一片温暖天空,共同描绘出这份“朝夕美好”的动人画卷。
采撷地:锦州市
“朝所”“夕舍”为幸福加码
讲述人:陈美伊
职务:锦州市凌河区石桥子街道万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作为社区书记,我深知“一老一小”是社区中最需要关怀的群体。近年来,我们强化“一老一小”共同体建设,初步形成了“社区统筹主导、社会组织承接项目、社会工作者专业支持、社区志愿者深度参与、社会资源有效主推”工作模式,并以党群服务为平台,打造了“朝所”“夕舍”,为社区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和青少年服务,努力让他们“老有颐养、小有保障”。
服务“一小”我们从心开始。“朝所”专注于儿童发展,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有趣、充满活力的成长环境。我们打造“暖心成长”乐智品牌,设计了娱乐长廊、微影院、C-School教室、儿童俱乐部等功能区,同时引进三个项目:“儿童优养驿站”提供健康咨询和营养指导;“儿童理发小站”以低价为孩子们提供理发服务;“亲子烘焙小屋”则通过亲子互动活动增进家庭感情。运营一个月以来,丰富的服务项目和活动,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度评价。
服务“一老”我们从需开始。“夕舍”致力于老年人服务,旨在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环境。我们聚焦社区+居家养老,打造“幸福守护”享助服务品牌,设置康养和文体两大功能区,满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需求。康养区配备了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以及理疗服务项目,为老人筑起健康防护墙;文体区则设有棋牌室、书法角和舞蹈室,老年人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我们还配备社区食堂,为老人提供多样化、营养均衡的餐食选择,实现在家门口就能吃到热乎、营养的饭菜。
“朝所”和“夕舍”的创建不断满足了“一老一小”两类群体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达到孩子有人管、老人得温暖的服务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朝所”和“夕舍”的服务功能,深入打造“一老一小”15分钟服务圈,同时加强与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合作,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服务,不断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采撷地:铁岭市
温情守护朝夕 共建美好家园
讲述人:刘铁儒
职务:昌图县大兴镇陈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在我们这个有1761口人的村庄里,65岁以上老人有299位,18岁以下孩子有237位。自2021年担任村支书以来,我始终牢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带领党支部探索出一条具有陈家村特色的“一老一小”服务新路。
面对村里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的现状,我们整合辖区资源打造了“幸福陈家村”服务品牌。村民李某老两口80多岁高龄痛失独子,儿媳改嫁留下读初中的孙子。我们支部召开三次专门会议,专题研究如何进行帮扶。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我们就帮他们申请了低保,联系学校免除孩子所有费用。每到春耕秋收,党员志愿服务队总是最先出现在他家地头。看着孩子背着书包上学的背影,老人含着泪说:“有村支部帮咱,天塌不下来。”
我们建立了“党支部+网格员”联动机制,把全村划分成9个服务网格。费大爷家的情况最让我挂心,老人家78岁了,现在独居。多年来,网格员王玉龙每周保证上门一到两次,帮着买药买菜,干家务活。去年春节前,我们给老人屋里换了新被褥,贴春联时发现窗户漏风,志愿服务队当天就给修好了。在镇里支持下,我们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起“朝夕驿站”。针对8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党员志愿者提供代购送货上门服务;为留守儿童开设“快乐课堂”,返乡大学生志愿者轮流辅导功课。去年端午节,我们组织老人、孩子共同包粽子,那其乐融融的场景让我至今难忘。
动态管理台账是我们精准服务的法宝。全村5位独居老人、 2位失能老人都有专属档案。每周“两委”班子例会,第一项议程就是研究特殊群体需求。今年开春,我们发现4位留守老人常用药即将断档,立即协调镇卫生院送药上门。看到老人们接过药品时颤抖的双手,我更深刻体会到肩头的责任。
六年多来,我们累计为困难家庭申请低保8户,协调助学帮扶2人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56次。村集体每年拿出2万元设立“朝夕关爱基金”,用于突发困难家庭的应急救助。现在村里传着一句顺口溜:“有困难找村支部,红马甲在身边。”这正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站在村支部望着炊烟袅袅的村庄,我常想:老人们的笑容多灿烂一分,孩子们的读书声更响亮一些,就是我们基层干部最大的幸福。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党支部牵头、网格员落实、志愿者补充”的服务体系,让陈家村的夕阳更暖、朝阳更艳,使其真正成为老少皆安的和美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