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以爱铺路 点亮新生——记瓦房店监狱一监区监区长王作超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李江耀 本报记者 栾岚 | 发布时间: 2025-04-18 09:25

  ·个人简介·

  王作超,男,198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2013年参加工作,历任分监区长、副监区长,现任瓦房店监狱一监区监区长。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24年,被评为辽宁省一等功公务员。

王作超与罪犯谈话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树牢“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理念,全力以赴地帮助每一名罪犯重获新生,早日回归社会与家庭,为辽宁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作超


  将心比心

  凝聚队伍力量

  在王作超看来,带队伍本质上是带人心。初任监区长的王作超,在带队伍的过程中也面临过挑战。监区警察年龄结构出现断层,除了刚入职三年左右的新警,就是五十多岁即将退休的老同志,新老思想的理念分歧给工作开展造成了阻力。

  面对这样的局面,王作超如同技艺高超的乐师,巧妙调和着新老乐章的和谐共鸣。对老同志,他主动交流谈心,关心他们生活及工作中的困难,请教他们过往管理罪犯的经验及感悟;对年轻同志,肯定他们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大胆实践。王作超经常说:“经验是昨天的智慧,创新是明天的答案,我们要做连接时空的桥梁。”就这样,他创新性地构建起老同志的经验传承与新警的创新贡献“双轨并进”的管理体系。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提升,监区各项工作始终走在监狱前列。

  用心关爱

  搭建亲情之桥

  王作超深知,改造罪犯,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罪犯刘某因抢劫罪入狱,消极改造,多次违纪。王作超在与刘某的多次谈话中,发现刘某内心深处觉得对不起生病的母亲,以为母亲也对他失望透顶。王作超深入了解得知,刘某的母亲患有慢性病,每年还要住几次院治疗,因此探视刘某的次数很少。为了让刘某安心改造,王作超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前往刘某家中慰问,向刘某母亲详细介绍刘某的心理状态和改造近况,为母子之间搭建起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他将家访过程录制下来,在播放给刘某看时,刘某痛哭流涕,十分感激。刘某说:“没想到王警官您能利用休息时间去看望我的母亲,谢谢!我一定好好改造,请您相信我。”

  王作超不断鼓励刘某要认真学习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将来出狱后能够照顾母亲,好好生活。在王作超的关心下,刘某改造态度变得很积极,还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刑满释放后的刘某来信告诉王作超,他在老家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他说:“在监狱所学的技术,让我有了适应社会工作的勇气,现在挣的每一分钱都很踏实,我再也不会干违法犯罪的事了。”

  以爱为钥

  打开紧闭心门

  在改造罪犯的路上,王作超坚信,只要用心探寻,就一定能找到打开罪犯心锁的那把钥匙。

  罪犯车某因酒后持刀伤人致死,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入狱后的车某自暴自弃,成为监区里所有人都头疼的“难题”。王作超没有放弃,通过长时间细致观察,他发现车某对音乐情有独钟。

  王作超敏锐地意识到,音乐或许就是打开车某心门的钥匙。于是,在接下来的谈话中,王作超从一首车某经常哼唱的流行歌曲聊起。原本带着抵触情绪的车某,听到熟悉的话题后,不由自主地打开了话匣子。此后,王作超便常常以音乐为切入点与车某交流,在交流中逐渐渗透对车某的引导和鼓励。

  同时,王作超积极联系车某的家属,向他们详细说明车某的情况,争取家属的支持,让家属一同参与到车某的改造中来。

  经过长达两年的不懈努力,车某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那个曾经消极改造、灰心丧气的他变得积极向上、充满信心。2024年初,车某因改造表现突出,获得了春节探亲的机会。车某离监探亲的故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其他罪犯改造的道路,起到了“教育一人,带动一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