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寻找真相的夜行者——记丹东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稽查大队大队长孙东宇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张乐悦 | 发布时间: 2025-04-16 09:24

  深夜,丹东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办公室内,一盏灯照亮了一个身影,这里是孙东宇——一个23年来致力于环境保护的战士的“战场”。

  孙东宇,现任丹东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稽查大队大队长。自2002年投身环保事业以来,他始终坚守在污染防治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环保铁军的担当。偷排行为常发生在深夜,只要有污染事件发生的地方,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孙东宇因此被称为夜行者。他常说:“环保不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使命。”

孙东宇在企业在线监测站房检查运行维护记录

孙东宇在企业在线监测站房检查运行维护记录

  发现端倪

  从“正常”数据里挖出异常

  “数据太平稳了,这不正常。”2023年4月的一天,孙东宇对着监控屏幕上的某电镀企业在线监测数据皱起了眉头,看似完美的化学需氧量、总铬数据曲线,在他眼中却浮现出异常波形。经过缜密分析后,他组织执法人员对这一情况进行研判,并决定对该企业的在线数据进行持续关注。

  几天后的突击检查中,孙东宇带领执法人员到达该企业,对生产车间和污水处理站进行了细致检查。尽管现场看起来一切正常,但孙东宇注意到车间地面一处圆形痕迹。

  企业负责人解释:“这是十多年前的排水井,早封了!”孙东宇蹲下身,查看水泥边缘的裂纹。“撬开!”他转身对随行的执法人员说,“这里可能有问题。”

  当他们刨开表层水泥后,三根锈迹斑斑的暗管暴露在眼前,未经处理的含有重金属的废水正通过这些管道直排城市管网。“你们怎么可以这么做?”孙东宇质问企业负责人。对方哑口无言,只能承认违法行为。这一案件最终被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处理。

  生态急诊

  找到污水治理处方

  2022年秋,面对某污水处理厂及周边河流的治理困局,孙东宇带领执法队员开启“生态急诊”模式。白天穿梭于23家纳管企业排查取证,遇到棘手问题经常工作到后半夜,忙得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深夜仍旧伏案梳理问题线索,“白加黑”的工作日志里记录着几十次的突击检查,12份处罚决定书镌刻着“零容忍”的态度。

  当企业试图用夜色掩盖偷排行为时,他用执法手电筒照亮了隐藏的排污暗管;当违法者企图篡改监测数据时,他用执法记录仪锁定了证据链条。“执法不是终点,而是环境治理的起点。”孙东宇在完成案件查办后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带领执法技术团队二次登门。从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到在线监控系统维护,为企业量身定制“环保健康档案”,针对共性难题组织“治污技术会诊”。

  经过半年系统治理,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数据曲线逐渐平稳,曾经污染的河段重返清澈,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一位当地居民感慨道:“以前这条河臭气熏天,现在终于能带孩子来河边散步了。”

  普法先锋

  执法背后的温情底色

  孙东宇总是带着最新的环保法律法规手册和违法行为宣传册走访企业。他认为,每一次执法都是一次教育的机会。一次,在对一家小型工厂进行检查时,孙东宇耐心地向老板解释如何正确处理废水,并赠送了一份详细的整改方案。

  “孙队长,我们真的不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老板满脸愧疚地说。“没关系,只要愿意改正就好。”孙东宇微笑着回答。他还特意强调:“如果你们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正是这种既严格执法又贴心服务的态度,让孙东宇赢得了众多企业的尊重和支持。许多企业在接受指导后主动改进生产工艺,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他们纷纷表示:“以前总觉得环境执法是在找碴儿,现在明白了,原来他们是真的为我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