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葫芦岛市以创新实践走出特色路径。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葫芦岛市委副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刘阳春,围绕新兴领域党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凝聚服务群众三大任务,探寻这座滨海城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治理密码”。
问:葫芦岛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新突破?
答:我们以“三个率先”破解新兴领域党建难题。首先是制度创新率先突破。出台《关于推进“两企三新”领域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文件,构建起覆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体系。
其次是保障机制率先完善。创新解决非公企业党组织经费问题,印发《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的通知》,建立稳定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在新兴领域开展“两优一先”评选活动,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各50个,有效提升新兴领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后是服务阵地率先升级。打造“暖在滨城”特色社会服务品牌,升级建设155个“暖在滨城”城市爱心驿站,免费提供歇脚饮水、设备充电等12项服务项目,鼓励引导城市快递员、外卖骑手到社区网格报到备案,兼职社区网格员。将社会组织党委划转至“两新”工委,接收市级社会组织党支部39家,有效提高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党建管理水平。大力推行24家行业协会、8家商会党组织班子成员和管理层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定出台《全市性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试行)》,选优配强会长、书记、秘书长等“关键少数”。
问:在加强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
答:我们坚持强基赋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出台了《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工作举措》,市委领导先后主持召开两次工作推进会议,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组织开展规范基层组织挂牌全覆盖、地毯式检查,陆续清理室内外标牌7744块。大力推进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建立,下发《葫芦岛市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实施方案》,有效激发村(社区)自治活力。持续开展社区工作者“补员”“提能”,补录专职网格员114人,面向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12人,进一步拓宽社区工作者成长空间。
问:如何将社会工作成效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获得感?
答:我们致力于提质增效,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现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236人,在社区工作中发挥了专业力量。持续擦亮“爱暖滨城 志愿同行”服务品牌,组织开展“看海圆梦?爱国主义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21场,20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活动,募集社会捐款10.18万元,得到群众广泛好评和充分认可。与葫芦岛市数据局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联动机制,在葫芦岛政务服务网开设人民建议征集专区,在“葫芦岛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组织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村(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等群体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座谈会4次,听民心、汇民智、聚民力、解民忧,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去年“8·20”洪涝灾害发生后,我部承担了社会动员专班办公室工作任务,牵头向社会公布了市县两级官方接收捐款捐物渠道和联系方式,在省委社会工作部和其他兄弟市委社会工作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动员协调救灾款物总价值2500余万元,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贡献了社会工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