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村里开庭,“背靠背”变成“心贴心”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驻铁岭记者 江海峰 整理 | 发布时间: 2025-04-11 09:26

  核心提示

  西丰县郜家店镇玉屏村八旬老人安某因三个儿子就赡养方式争执不下,将二儿子起诉至法院,要求返还保管财物。西丰县人民法院郜家店人民法庭将巡回法庭搬到玉屏村,公开审理这起赡养纠纷案。庭审中,办案法官采取“背靠背”调解的方式,最终促成三个儿子自愿承担赡养义务、二儿子返还财物的圆满结果。通过现场以案释法,让群众直观感受司法温度,传承孝老敬亲美德。

冯博

  办案人:冯博

  职务:西丰县人民法院郜家店人民法庭庭长

  4月3日,在玉屏村村委会会议室里,我敲响法槌,开启了这场特殊的巡回审判。看着坐在原告席上的八旬老人安某,还有他三个面色凝重的儿子,我知道这不仅是一场家事纠纷的调解,更是一堂孝道传承的法治课。

  “法官同志,俺就想在老三那儿踏踏实实养老啊……”老人颤抖着手表达自己的诉求。原来,三个儿子去年约定轮流赡养,可今年轮到二儿子时老人反悔了。

  二儿子红着眼眶辩解:“我为爹付出最多,他咋就偏着老三?”

  三儿子急得直搓手:“真不是俺撺掇的,爹在大哥二哥家里待不习惯才决定来我这养老的……”

  我翻着案卷里村委会的调解记录,明白这家人缺的不是孝心,而是沟通的桥梁。当庭让老人和三个儿子“面对面”陈述时,果然各说各的理,眼看要吵起来,我当即转换策略,请西丰县司法局郜家店司法所所长张舒和村委会工作人员配合,把父子四人分开做工作。

  “安家老二啊,你也是当爹的人……”在村委会会议室,我看着这个庄稼汉泛白的鬓角,把民法典翻到赡养义务的条款,“第一千零六十七条写得明白,父母有要求子女赡养的权利。老人家现在就想跟着老三,咱们得尊重啊!”

  经过三个多小时调解,当二儿子终于点头同意归还45000元存折和房证时,老人浑浊的眼睛泛起泪光。三儿子拍着胸脯保证:“地俺来种,保证把爹伺候得妥妥的!”旁听席上响起了掌声,我看到几个村民悄悄抹眼泪。

  庭审结束后,我特意留下给乡亲们普法:“咱们民法典不仅规定了赡养义务,更强调精神慰藉。谁家都有老人,孝敬父母既是本分,也是给儿孙做榜样啊!”发完法官联系卡准备返程时,村口晒太阳的李大娘拉着我说:“听得真解渴,冯庭长,下回再来给咱讲讲继承法呗。”

  回法庭的路上,春风裹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后视镜里,安家三个儿子正搀着老人往家走。我知道,这场在田间地头展开的审判,不仅化解了一个家庭的矛盾,更在乡亲们心里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冯庭长,我为您准备了50个笨鸡蛋,谢谢您帮安家父子四人重拾亲情……”安家二儿子的媳妇王某连续三天打来电话说要拿鸡蛋感谢我,被我婉言谢绝了。清明节后上班日一早,王某又把鸡蛋送到了法庭,我告诉她:“心意领了,不用感谢,是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