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零”工作法淬炼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沈阳实践,到激发新兴领域党建澎湃动能,再到用心用情将群众急难愁盼办成暖心实事……沈阳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一年来,以一系列扎实举措为社会发展与转型注入新活力,让沈阳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更足。
沈阳市浑南区樾檀山社区“红色驿家”党群服务站推出的8元吃饱暖“新”套餐受到欢迎。
凝“新”聚力 激发新兴领域党建“红色动能”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沈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强化党建引领,着力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深化“两个覆盖”,坚持服务先行、管理并重,激活新兴领域党建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沈阳市委“两新”工委完善规则,整体联动。“管行业就必须管党建”,行业党建职责深度融入全市网信、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三定”规定,37家行业管理部门推动党建工作同步融入353家行业协会商会的登记、年检、评估和换届工作。21个市级行业(综合)党委、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非公企业党委,发挥引领作用,凝心聚力促进行业发展。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公党建工作法入选“2024年度全国百个新兴领域党建创新案例”。
以方式方法创新为突破,新兴领域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同步推进”,近年来,沈阳市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率由52.1%提升至89.2%,1.6万个新兴领域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覆盖率超过90%,美团、顺丰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分支机构、合作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同向发力”,十大重点产业集群、21条重点产业链1200余家上下游企业建强党组织,构建“产业链党建联盟”。240个“党建强、发展强”标杆企业,正加速带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茁壮成长。沈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党建联盟探索“党建引领、头部率先、强链赋能、共促共进”产业发展路径,链上企业协同发展,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
创新构建全覆盖组织网络、全方位服务矩阵、全流程载体平台,让新就业群体切实感受到有爱、有善、有暖、有伴的沈阳城市温度。
“在这里,渴了能喝水、冷了能取暖、热了能纳凉、手机能充电。”外卖“小哥”小李在驿站中加满保温杯里的热水,心里暖暖的……送政策、送岗位……“暖新十送”为1万余名新就业群体赠送“专项意外伤害”保险、提供免费体检。设置专属停车区、划定骑手路线图,“多元友好”空间打通骑手配送“最后一百米”。2258个爱心驿站让新就业群体充电、就餐、饮水、休息等“关键小事”不再难。投诉接待、工会调解、劳动仲裁、法律诉讼援助一站式受理,保障新就业群体切身权益。这种“需求导向、服务先行”的实践,将新就业群体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社区民警与志愿者深入辖区走访,织密治安防范网络。
党建引领 创新打造基层治理“沈阳模式”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
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中,沈阳市以“三零”工作法为牵引,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沈阳模式,在基层治理的“工笔画卷”上绣出民生温度。
入家门、访村屯、到集市、进社区……近日,在和平区湖畔社区,一支由社区民警、网格员、楼栋长、平安志愿者组成的团队,利用“地缘、亲缘、业缘”优势,深入辖区入户走访、主动排查矛盾纠纷,获得了群众的一致点赞。
为破解基层矛盾化解和为民服务统筹难、资源少、效率低的实际难题,沈阳在全市2680个社区(村),229家一级以上医院,42所驻沈高校,1492所中小学、幼儿园,199家集(农)贸市场、早夜市全部建成了“三零”工作室。应急、公安、信访等职能部门带资源下沉入驻,发挥专业优势,主动解决群众诉求,做优为民服务,打造“一站式”纠纷化解和服务群众基层阵地,让群众足不出社区(村)就能“找得到门、见得着人、办得成事”。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民心。”2024年,沈阳市全面推进“敲门行动”“暖心行动”,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和小区志愿者开展全覆盖走访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话冷暖、交心声、诉真情,精准对接惠民政策,及时感知高频诉求,第一时间化解重点矛盾风险。
“距离群众越近,情况掌握得越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具体。”社区工作者小赵正对照着“民情日志”与调研组的同志交流自己敲门入户的感受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听取意见在一线、了解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2024年,沈阳市委社会工作部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组成9个工作组包保区县,每周直达基层一线,与街道、社区共同研究基层治理重点工作,着力破解基层发展难题。
“最近报表少了,能多往小区走走,和居民聊聊天。”这是来自社区工作者的一致感受。把负担减掉,将服务做好,沈阳市立足工作实际,通过制定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具体任务,打造社区治理“一套表”应用场景,规范社区报表“白名单”制度,明确社区服务事项等一系列举措,让基层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
沈阳市和平区丰泽社区开展“敲门行动”,慰问辖区老人。
民生为本 绘就城市幸福生活崭新图景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4年,沈阳市将“解民忧 纾民困 暖民心”行动作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载体,紧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创新基层治理、维护平安稳定、办好民生实事等群众和经营主体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各类诉求13万余件,“涉企工程停电不规范”“高层住宅小区消防隐患”“医保养老业务协同难”等“高频”“高热”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以“绣花功夫”织密民生保障网,沈阳市从“办好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迈进,推动治理能力提升。
以“党建红”引领“志愿红”,沈阳市193万余名志愿者以“我和你一起温暖这座城市”的初心,将爱心传递至城市末梢。苏家屯区解放街道广场社区举办“邻里市集”,免费提供磨刀、义诊、义剪服务,居民点赞称“幸福就在家门口”;浑南区樾檀山社区志愿服务队运用网格化响应机制,实现“一条信息解决难题”,让社区成为居民信赖的“幸福港湾”……2024年,沈阳市2.5万余个“小而美”志愿项目,点亮了社区居民的“小幸福”,也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每逢“春节”“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的广场、商圈、车站和重大活动赛会现场,总能看到“红马甲”的身影忙碌穿梭在人群之间,以用心贴心的服务向八方游客传递着沈阳的城市温度。
中午时分,75岁的刘大娘走进沈阳市皇姑区牡丹社区幸福长者食堂,用8元钱买了三菜一汤,社区根据居民意愿量身定制,既“适老”又“适幼”的社区食堂应需而生。沈阳以“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四大民生工程为支点,撬动城市幸福升级。
2024年,沈阳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医疗惠民服务让160余万退休人员享受“健康红利”,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3060个、优质高中学位2764个,培育“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200个,依托“沈阳业市”“灵工邦”等载体,实现了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下一步,沈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聚焦民生需求、推动创新治理,努力将一个个“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