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首问负责”路径清 “三级递进”有章法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辛璐 本报驻营口记者 齐岚 | 发布时间: 2025-04-07 09:25

  采撷地:营口

  综观

  营口市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综治中心治理效能,开发建设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职能部门能够迅速依法响应,及时参与解决矛盾风险和群众诉求。同时,通过对全市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够精准研判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为综治中心依法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微信图片_2025-04-03_104016_961

  又是一年青草绿,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中,营口市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矩阵,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今年以来,全市综治中心共办理矛盾纠纷4220件,化解4191件。

  依循法治路线 整合资源打造解纷平台

  营口市围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全方位整合政法机关、行业部门及社会力量。以县级综治中心为核心,推动法院、公安、检察、司法、信访、人社等关键部门常驻,提供“家门口”的专业法治服务。同时,组织民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及群团组织轮驻,部分县区引入心理服务、公益性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多元视角与人文关怀。老边区综治中心首创“1+7+9+15”模式,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整合7大部门,融合9项职能,设置15个便民窗口,实现矛盾诉求“一窗受理、并联办理”。运行以来,单日最高接待量达800人次,累计受理各类业务1752件次。金牌调解员陈宏尧的“倾听—梳理—引导—化解”四步调解法被纳入老边区综治中心标准化流程。

  站前区综治中心创新建立“常驻+轮驻+随驻”三维治理架构,打造矛盾调处大厅,设置9个窗口,聘请5位退休法官担任专职调解专家,确保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有人依法负责、依法办理、认真对待,切实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落到实处。自运行以来,站前区综治中心已成功化解97件矛盾诉求,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7人次、法律援助服务4案次,赢得群众认可和好评。

  遵循法治流程 创新机制提升调处质效

  营口市严格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三级办理、诉讼、法律监督这一法治化“路线图”,构建“前端接访—中端调解—末端速裁”的矛盾化解流程,对矛盾纠纷分级分类处理。前端接访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确保群众诉求依法及时受理登记,根据矛盾类型精准分流至相应处理渠道。中端调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作用,创新运用“背靠背”调解法、“点单式”服务等方式,依据法律法规提高调解成功率。对于调解不成的纠纷,符合条件的引导进入仲裁或行政裁决程序。老边区综治中心“三级递进”化解机制成效显著,案件审理周期压缩至25天。

  若当事人对仲裁、行政裁决结果不服,可引导其进入行政复议、信访三级办理程序。站前区综治中心引入“法律专家调解团”和“专家智库”,采用“点单式”服务参与复杂纠纷化解。若调解不成,当事人可按路线图继续寻求其他合法途径解决。对于涉及行政行为的争议,当事人还可通过行政诉讼维护权益,而整个过程中法律监督贯穿始终,确保各环节依法依规进行。

  借助科技赋能 推动法治治理智慧升级

  营口市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综治中心治理效能,开发建设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职能部门能够迅速依法响应,及时参与解决矛盾风险和群众诉求。同时,通过对全市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够精准研判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为综治中心依法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站前区综治中心社会治理指挥系统已实现与5个办事处、44个社区(村)、21个职能部门的互联互通。截至今年3月,共受理各类诉求4797件,办结率高达96.4%,成功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站前、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在处理站前区南湖社区杂物堆放和线箱垂落等问题时,该系统发挥重要作用,社区网格员通过系统上传诉求工单后,中心迅速协调综合执法、民政、物业、社区等多方力量以及通信公司维修人员,依法及时解决问题,保障居民生活环境和出行安全;同时系统对整个处理过程进行记录,方便后续法律监督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