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地:沈阳
综观
在沈阳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各区县级综治中心创新建立“常驻+轮驻+随驻”机制,将政法、信访、司法等20多个部门的力量进行了整合。有了矛盾纠纷,各部门力量组成“专家调解团”,一站式化解、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开展以来,沈阳市三级综治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数字赋能,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推动形成“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治理新格局。
“部门联调”破梗阻 “一站服务”解民忧
“原以为要跑断腿,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既意外又惊喜,综治中心帮了我们大忙!”康平县胜利街道某小区居民王女士感慨道。
“楼上房屋漏水,造成楼下王女士财产损失,楼上住户拖延赔偿并售出房屋。王女士向新房主索要赔偿,新房主表示损失由前任房主造成拒绝担责。”康平县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了解情况后,该中心立即启动预警机制,24小时内组建由司法所调解员、公安民警、法院调解员、社区书记组成的“专家调解团”。社区书记安抚双方情绪,提出解决建议;司法所调解员、法院调解员从法律角度进行解纷。在多部门联合调解下,问题得以解决。新房主同意垫付王女士的房屋维修费用,康平县综治中心协助新房主通过司法途径向原房主和中介公司主张自身合法权益。
原本极易闹大的纠纷,在“专家调解团”的闭环处理下,很快拿到了解决办法。沈阳市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沈阳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各区县级综治中心创新建立“常驻+轮驻+随驻”机制,通过整合政法、信访、司法等20余个部门力量,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了矛盾纠纷“全科门诊”,“全链条”化解矛盾纠纷。
据统计,截至目前,沈阳市13个区县(市)、179个街道(乡镇)三级综治中心均已实现实体化运行全覆盖,且已累计调处矛盾纠纷56731件,已化解56660件,化解率达99.8%。
“数据跑腿”治未病 风险隐患早预警
2024年8月29日清晨,沈阳市皇姑区金山北路某建筑工地前聚集了十余名讨要赔偿的农民工。经调查,因建设单位单方面变更规划,施工方被迫搬迁设备,导致农民工产生交通、食宿等额外支出共计3万余元。现场执勤民警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过5G图传系统将实时画面同步至皇姑区综治中心指挥大厅。综治中心立即组建由法官、民警、劳动监察员和社区干部组成的调解团队,分头约谈农民工代表、施工方及建设单位负责人。
调解团队厘清争议焦点后,向三方释法说理,最终促成三方达成协议,由施工方一次性支付农民工经济补偿金。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事件的快速解决,得益于沈阳依托“数字沈阳”平台,实现公安110警情数据、12345热线、网格巡查信息互联互通,并能够实时生成风险热力图,精准定位治安盲区,突出风险隐患。“我们还开发了‘一键扩群’功能,如遇突发案(事)件,可一键快速联动多部门线上处置,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我们的远程调解系统还支持跨区域联调,能够做到真正高效化解跨区域纠纷。”沈阳市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台可对矛盾纠纷全流程线上留痕,超期任务自动预警,还能通过100%回访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治理根系”扎得深 家长里短有人管
因子女拒不履行赡养义务,尿毒症患者王某对生活感到绝望,沈阳市大东区综治中心创新“司法确认+跟踪回访+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不仅组织召开“家庭会议”,通过司法程序为其争取到赡养费,更联动民政部门落实医疗救助、协调社区志愿者提供日常照护,实现了从法律救济到生活保障的全链条帮扶。
大东区综治中心还开展了“最美孝心家庭”评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大东区赡养类纠纷同比下降55%。
同大东区综治中心一样,沈阳各区县级综治中心都将“治理根系”扎得深深的,百姓的家长里短有人管。
在法库县,“王公正”调解室成为群众心中的“公平秤”,年均调处矛盾纠纷400余起。在苏家屯区,综治中心构建的“法理情融合”服务体系同样成效显著,让群众在意见簿上写下“从法律咨询到心理疏导,没想到中心服务考虑得这么周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