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推动抚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专访抚顺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宋一甲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驻抚顺记者 江海峰 | 发布时间: 2025-03-28 09:28

  3月20日,全省社会工作部长会议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的召开为我市社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抚顺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宋一甲如是说。

  近日,本报记者对宋一甲进行专访,深入了解抚顺市在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取得的成效,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愿景。

  问:我们看到抚顺在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方面成效显著,能否具体介绍这些创新举措背后的系统设计?这对促进新兴行业健康发展有何特殊意义?

  答:我们在新业态党建方面主要构建了“四位一体”工作体系。首先是制度引领,制定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六大类19项具体任务,建立快递、互联网、交通3个行业党委,新组建党组织14家,形成“1+3+N”组织架构,非公企业组织覆盖率85.37%,构建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其次是阵地支撑,市级层面建成2300平方米的“两企三新”党群服务中心,城区打造12处“骑手之家”,为外卖配送员群体提供避暑、取暖“爱心港湾”,日均服务达300余人次。第三是服务赋能,制定《抚顺市贯彻落实〈辽宁省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十一条措施〉的工作任务清单》,推出“暖新”政策包,包括技能培训、健康体检、法律援助等,已开展免费健康体检、“送温暖”等专项服务20余场。吸纳132名快递员担任“移动网格员”,组建志愿服务队15支,开展志愿服务32次。第四是加强把关,下发《抚顺市行业协会商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试行)》,出台《全市性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暂行)》,完善与登记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的联动审查机制,共完成29家社会组织负责人审核工作,确保社会组织健康规范发展,既强化了党建引领,又实现了行业发展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问: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方面,抚顺采取了哪些实质性举措?如何确保为基层减负成效可持续?

  答:我们重点构建了“三维治理”模式:一是推动权责重构,联合22个部门制定100项改革措施,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二是提升队伍能力,强化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建设,加强系统培训,稳步提高社区工作者持证比例,健全“三岗十六级”职业晋升通道与薪酬激励机制,全面落实住房公积金等福利保障政策,持续激发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力量活力。三是治理挂牌乱象,采取“全面排查、分类整治、规范管理”的工作法,全市共清理村(社区)各类挂牌2099块,整改销号问题149个,“滥挂牌”现象得到有效解决,社区事务性工作占比明显减少,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居民服务。

  问:抚顺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在新时代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上有何创新突破?如何让志愿服务更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答:我们着力打造“三维立体”的志愿服务新格局。在体系构建方面,建成全省首个国家级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建设方案、编印制度汇编和建设手册,基本完成基础设施改造和展示区建设并开始正式运营。在品牌塑造方面,建立志愿服务资源库,收录优秀志愿服务组织59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54个、优秀志愿服务阵地29个。联合团市委举办抚顺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培育23个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不断增强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在实践融合方面,组织开展以“‘锋’行全城 志愿同行”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周活动,开展理论宣传、公益集市、医疗服务等多种形式活动561场次,参与志愿者9700余人,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下一步将推动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产业转型、文旅发展等重点工作,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