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日夜轰鸣的“巨无霸”,静了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记者 张乐悦 | 发布时间: 2025-03-24 09:24

  去年供暖刚开始,短短两天时间,沈阳市皇姑生态环境分局就陆续接到10余件投诉:“对面‘巨无霸’一开,家里窗户都在震动,孩子写作业都没法集中注意力。”“感觉一直嗡嗡地响,家里老人心脏都觉得不舒服了。”

整改前

  整改前

整改后

  整改后

  投诉人都是某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大厦紧邻住宅楼的居民,大厦楼顶20余台大型空气源热泵设备日夜轰鸣,持续低频噪声吵得大家连觉都睡不好。

  接到投诉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对声音分贝进行测量,现场实测值高达65分贝,而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该区域属二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噪声限值为50分贝,实际噪声远超标准。

  但当执法人员联系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时,负责人却表示设备采购合规,所以此事不该由公司负责。

  面对企业认定设备合规与居民迫切诉求的双重压力,皇姑生态环境分局选择“普法开路、服务跟进”的柔性执法模式:分局法制科联合执法人员组成专项工作组,向该公司负责人系统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关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禁止夜间施工”的规定,以及《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中企业环境管理主体责任条款。

  “我们通过展示第三方检测报告,警示企业合规采购不等同于合法运行。经过3次面对面普法座谈,企业负责人逐步认识到噪声治理的紧迫性,并承诺立即停用部分设备并启动降噪工程。”皇姑生态环境分局执法人员孙佳正回忆道。

  整改初期,企业尝试通过减少夜间运行设备数量缓解矛盾,从24台缩减至8台,但实测噪声仍达55分贝,效果不佳,部分居民情绪激动,甚至质疑整改诚意。皇姑生态环境分局立即搭建“三方对话平台”,组织企业、大厦物业、居民代表召开协调会。会上,企业提出了紧急管控、工程治本和长效监督“三步走”的整改方案。

  施工期间,执法人员每日驻场监督进度,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环保是底线,居民健康不能打折扣。”企业总经理在整改通报会上表态。企业为兑现“禁启设备”承诺,紧急调拨数十台电暖器,宁可承担每日超万元电费成本。物业还投资了43万元,安装了采用吸声棉+阻尼涂层组合工艺的双层复合隔音屏。

  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隔音屏已安装完毕,原本裸露的空气源热泵机组被银灰色双层隔音屏严密包裹,边缘处的阻尼涂层在阳光下泛着亚光。

  物业公司经理杨波说:“隔音屏配合夜间设备停运措施,第三方检测在大厦周边4个点位实施昼夜噪声监测,显示昼间噪声值降至60分贝以下,夜间噪声值降至50分贝,已完全达到二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站在居民楼天台,原本震耳的低频嗡鸣声已彻底消失,居民李女士指着窗外竖起的隔音屏说:“有了屏障,现在晚上能安静睡整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