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斩获全国最高奖的“极客团队”——讲述大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大队背后的故事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记者 冯羽竹 | 发布时间: 2025-03-19 08:14

  技术解读

  基于“公安交通道路拥堵点快速识别与精准处置关键技术”,大连交警设立“快反平台”,该平台能像做CT一样对城市道路进行虚拟切片,秒级锁定拥堵起始点位,自动调用周边摄像头查明成因。如果原因出在信号灯,交警就立即远程调整信号灯配时;如果是交通事故等原因造成的,系统则直接指令最近警力现场处置。

团队“头脑风暴”成为日常

团队“头脑风暴”成为日常

  去年年底,大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的“公安交通道路拥堵点快速识别与精准处置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此次评选,全国公安系统共一百余个项目参评,大连公安交警获奖项目为全国公安交警系统唯一一等奖。

  “这是全国公安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站在领奖台上的大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大队大队长苏吉成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个在大家激烈争论后,突然灵光乍现的下午。


  “极客”,就是指对特定领域,尤其是科技、计算机、游戏、动漫等有强烈兴趣并深入研究的人。

  在大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就有这样一个“极客团队”,他们深入研究科技,用代码成功治理了城市拥堵。

  “头脑风暴”成为日常

  毕业于湖南大学计算机系的苏吉成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进入“互联网大厂”,而是加入了警队,这可能源于他一直认为“抓坏人更有成就感”。

  在网安岗位上,他很快就成了技术尖子,在一系列网络犯罪案件侦破中屡立战功。其后,组织决定将他调到交警支队科技大队负责智慧交通建设管理工作——“以前你用代码破案,以后要想办法用代码治堵!”

  红绿灯坏了,监控没信号了……科技大队承担着繁杂的交通设施维护工作。在这里,大家有一个不约而同的习惯:日常工作中遇到了难题就会随手写在白板上,闲下来时就坐在一起研讨解决思路。交通拥堵点位识别难就是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

  “能否让海量的交通数据说话,快速识别堵点?”带着这个执念,苏吉成带领科技大队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专家学者联合组成科技闯关团队。团队成员熬了数不清的通宵,也经常因为某项技术细节深更半夜争得面红耳赤。

  返程路上的灵光乍现

  一次体检后乘车回单位途中,大家仍在激烈地讨论问题。“能不能像CT机检查身体那样,把道路‘切成段’,用速度差定位堵点?”这一新思路让大家兴奋不已,立即沿着这条路线继续攻关。

  经过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团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最终攻克难关,研发出“公安交通道路拥堵点快速识别与精准处置关键技术及应用”,基于该技术设立的“快反平台”,可像做CT一样对城市道路进行虚拟切片,秒级锁定拥堵起始点位,自动调用周边摄像头查明成因。

  苏吉成说:“如果原因出在信号灯,我们就立即远程调整信号灯配时。如果是交通事故等原因,系统则直接指令最近警力现场处置。”

  数据背后的人情味幸福感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多个城市应用推广,为缓解大规模严重拥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去年9月,某小区业主通过民意平台集体反映早高峰拥堵,苏吉成立刻组织团队分析“快反平台”近半年的通行数据,认为增加信号灯可以解决小区路段拥堵问题。

  3天后,施工队进驻,信号灯安装调试完成后,早高峰拥堵指数从9.2骤降到3.8。

  2024年,大队根据群众的诉求优化调整信号灯配时1184次,群众关注的20个路段拥堵时长降超50%,12345热线交通投诉量下降36%。

  数字的背后既是科技的人情味,也是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