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驻站》的热播,剧中说的“驻站,驻站,就得住在那儿”,展现出了铁路驻站民警的坚守与奉献,那些默默守护铁路安全的警察也进入群众的视线。
什么是驻站警察?
驻站警察是指派驻在特定站点,如火车站、机场、地铁站等,执行警务的人民警察。
主要职责:
站台日常执勤,接送列车,维护站台秩序,保障旅客和群众的安全;定时巡查铁路沿线,维护铁路设施;预防和处理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向车站周围村庄宣传保护铁路设施。
于强跟村民唠家常
三等小站“守护星”
驻站民警:于强
驻站地点:大连铁路公安处登沙河站派出所
登沙河站是一个普通的三等小站,由于车站客运业务量小,派出所的主要职责是保障高铁沿线的安全。2020年,于强来到小站,成了这里的“守护星”。
“辖区高铁线路有53公里,有桥梁11座、涵洞54个、学校7所、村屯20个……”如今,对于这些数字于强如数家珍,他说,驻站是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而他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海边常有大风天气,农田里的地膜和铁路线旁的彩钢板房容易被大风吹起,一旦落到高铁高压接触网上,会给运行中的高铁带来极大安全隐患。为此,于强需要与村民们沟通,做好加固和清理工作。二里屯居民王大娘最初对这项工作非常抗拒,于强多次上门都无功而返。直到有一次,他得知王大娘的儿子是大学生,并且经常乘坐高铁回家,便以此为突破口,耐心讲解高铁安全的重要性,最终赢得了王大娘的支持。于强说:“这件事让我学会了做群众工作不仅要有耐心、恒心,还要有细心。”
小村屯通了高铁,村民们都很高兴,派出所的工作也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于强的治安防范工作因此更加扎实。无论是站内秩序维护,还是线路隐患排查,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短短时间内,他的一口“乡音”已经和村民不分伯仲,村民们也成了他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次,大连登沙河、城子坦等地区突降暴雨,导致辖区部分铁路排水通道堵塞、防护网倾斜,路过的村民发现后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了于强。
沿着铁路线开展治安巡逻是于强的常态工作。线路旁多是土路,车不好开的地方,他就一步步走过去。“这里没有大案,我的工作也不算困难,就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我每到实地多走一步,心里就会更踏实一点,辖区安全就会再多一分。”他一步一步从青涩走向成熟,成了辖区平安的守护者。
在于强心中,驻站不仅是守护车站这一个小小的“点”,还有高铁线路这一条长长的“线”,以及沿线村屯、场站的一块块“面”。为了警民合力筑牢铁路安全防线,近年来,他先后进村、入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180余场次、走访辖区百姓300余户。
扎根小站,守护高铁平安,于强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铁路公安民警的责任与担当。
刘宇驰帮村民干农活
警务区的“拓荒者”
驻站民警:刘宇驰
驻站地点:锦州铁路公安处北票站派出所蒙古营警务区
2018年2月,京沈客专联调联试期间,蒙古营警务区刚刚成立,条件极为艰苦——只有一个小帐篷,无水无电,气温常年低于零下20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刘宇驰主动请缨,成为蒙古营警务区的“拓荒者”。当时,他的儿子刚刚出生百天。
蒙古营警务区管辖的铁路线总长53公里505米,途经6个乡镇、22个行政村,有38座桥梁和5处隧道。线路长、跨区域广、辖区情况复杂,但刘宇驰凭借着执着的干劲和过硬的本领,迅速熟悉了辖区内的每一个角落。
派出所刚刚成立,线路物防隐患和基础数据需要逐一排查和更新。白天,刘宇驰徒步踏查线路、整改隐患,还深入沿线村屯,走访百姓收集信息、排查矛盾纠纷;夜晚,他开展武装巡逻,回到帐篷后继续整理各类数据。他的制式作训鞋和那辆“工龄”与他相当的警车,在线路边、隧道口和岔路口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辙印。
在村民眼中,刘宇驰是田间地头的“小刘警官”,他牢记每一户工作朋友、放牧户、重点人员的名字与家庭住址,甚至连他们的身体情况、脾气秉性都心中有数。每一次入户走访,他都会为贫困村民送去生活物品,帮助老年人订票买药,热心帮助有困难的村民。每当他的警车驶入村中,村民们都会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因为他们的“小刘警官”来了!
同时,刘宇驰也是宣传走访的“排头兵”。他主动与村干部沟通,了解每个村子的集体活动时间,并联系辖区内的7所学校,巧妙利用人多聚集的时段,协同开展安全宣传。他深知,53公里的线路安全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他与各区间的护路队员、工作朋友紧密合作,发挥群防群治的优势,共同维护辖区安全。
除了日常的工作会议,刘宇驰还定期组织护路队员开展团建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在他的带领下,蒙古营警务区从满园石块,逐渐被打造成了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并荣获公安处“最美警务区”第二名的好成绩。
刘宇驰用他的执着、责任感和使命感,诠释了驻站民警的深刻内涵。他不仅是铁路线上的守护者,更是村民心中的贴心人,他的足迹遍布辖区的每一个角落,他的故事也深深刻印在了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