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社会工作会议精神,自1月起,本溪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全市村、社区广泛开展“话民约 树新风 迎春节”主题系列活动,持续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之风,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及居民公约(文中统称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倾力营造文明和谐新风尚,助力完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
你知道啥是村规民约吗?村规民约有啥用?村规民约究竟该咋订?村规民约应该咋践行?围绕这些问题,本溪各县区在“话民约”主题系列活动中大力宣介村规民约这一“软法”,倡导用规则之治、契约之治打造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有“味道”的村规民约
谈起村规民约的推行意义,桓仁满族自治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吕缤说,“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的滋养。乡村社会转型发展中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道德失序与行为失范的治理困境,而从村庄、村民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的村规民约,既有‘本土味’又有‘人情味’,日益成为村民情感的归属和日常生活习惯的规范,更容易唤醒村民内心道德,提升村民文明素养。”
吕缤进一步解释道,村规民约的“本土味”和“人情味”体现在因地制宜、文化传承、人情关怀、集体协商、灵活执行、道德约束和语言通俗等方面,例如,规定村民在红白喜事中互相帮助,对孤寡老人、贫困家庭提供特别照顾;在处理纠纷时,注重调解和人情考量,更具人性化;通常使用当地语言或方言,表达通俗易懂,便于村民理解和遵守……
订民约,先要知民约。
为了让村民了解村规民约的“本土味”和“人情味”,桓仁县八卦城街道黎明社区开展“公益课堂”讲座,结合居民身边的事例讲解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让大家自觉抵制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不良习俗。
本溪市明山区新明街道程家社区依托每周的大集,向居民发放居民公约宣传单,重点针对大操大办、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进行宣传引导,呼吁居民摒弃这些陋习。
……
新年伊始,村规民约宣传活动在本溪各村、社区全面开花、绽放异彩。
有故事的村规民约
“咱们社区有哪些应当革除的陋习?”春节前,在溪湖区河东街道后石社区,居民们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反对宴席上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有的说“相互攀比不好,增加人情负担”……大家争先恐后地提意见,在一言一行间为村规民约添砖加瓦。
知民约,而后要订民约。
“村规民约作为全体村民共同制定的自主性行为规范,体现了村民的道德与价值追求,蕴含着丰富的治理资源。在制定、实践村规民约中应充分尊重村庄特色,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强调情感、道义,积极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春风化雨的作用。”平山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郑春燕对记者说。
1月,平山区开展了村规民约大家选活动。活动中,村、社区工作人员鼓励村(居)民对村规民约的修订和完善提出建议,强化道德内涵。南芬区南芬街道南山社区则开设了“社区课堂”,邀请退休教师为居民讲解村规民约的道德内涵,引导居民自觉遵守公约。
“咱村实行村规民约以后,俺们党员带头抵制大操大办、带头参与调解、带头维护环境,这些年,咱村吵架的少了,乱扔垃圾的没有了,大操大办也没了,村里的变化太大了!”在明山区高台子街道台地村,老党员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村规民约背后的故事。
有力量的村规民约
“以前俺们村里红白喜事都是大操大办,相互攀比,自从有了村规民约后,大家伙都简办了,还是这样好啊!”这是溪湖区东风街道新合村的一位村民发出的感慨。
订民约,目的是遵民约。
近年来,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城镇王坊村一直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并将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等文明新风纳入村规民约。村里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坚决遏制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为文明乡风“把好舵”,有效提升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
本溪市对村规民约的宣传与践行并非始于今年,眼下,“话民约”主题系列活动也才刚刚开始。下一步,本溪市委社会工作部将组织各县区认真筛选并上报优秀村规民约,邀请专家学者、居民群众共同参与评选,适时通报表彰一批先进典型,让文明新风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以“小约定”助力基层“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