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调解八法
真诚倾听,取信于民。
宣讲政策,提高站位。
互相尊重,换位思考。
抽丝剥茧,找到症结。
释法说理,督促自检。
多方引导,专家讲解。
秉持公正,敢叫真章。
胸怀全局,勇于担当。
记者在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行政复议受理窗口”采访工作人员
“省司法厅通过梳理近年来省本级行政复议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归纳总结出有温度、有内涵、有高度的‘行政复议调解八法’,以此践行复议为民理念,不断提升行政复议调解工作质效和水平,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日前,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一创新举措。
倾听的重要性
徐某专门在中药行业从事“职业打假”。在一起行政复议案件的案前调解中,办案人以真诚和蔼的态度、接地气的语言、娴熟的业务能力和对相关中药概念的透彻理解,令其折服并主动撤回行政复议申请书。“办案人倾听申请人心声,不仅代表诚意,更是查清案件事实、取得直接证据的重要方法。”办理此案的省司法厅行政复议立案处有关人员对记者说。
打开僵局的妙招
针对被申请人,要“宣讲政策,提高站位”,促进被申请人改变诉讼结案观念,从被动接受调解到主动创造条件达成和解。省司法厅行政复议立案处在案前调解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行政复议案件中,充分宣讲复议调解优势,提高当事人对行政复议调解工作的认识,耐心启发调动行政机关和申请人转变态度,增进了相互理解,缓和矛盾,打开劳动监察部门与企业间、企业与五个农民工班组间的僵局。最终,在复议机关积极推动下,找出化解矛盾的最佳途径。申请人撤回申请,行政机关撤销了行政决定,案件得以化解,既节约了行政复议资源,又有益于营商环境建设。
找准那个“突破口”
在卢某以某公安分局为被申请人请求撤销行政拘留处罚决定书一案的案前调解中,省司法厅行政复议立案处办案人通过仔细阅卷,详细询问各方,查明从事相同业务的朝某故意将卢某的生意搅黄,用不正当手段抢“生意”。
复议机关认为,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不同,朝某故意引起事端在先,应对此案发生承担主要责任;卢某虽也有违法行为,但卢某是初犯,公安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过重,且没有充分予以调解。最后,公安机关接受行政复议调解意见,对卢某的行政处罚由拘留改为罚款500元。
针对这样的案件,就要采取“抽丝剥茧,找到症结”。找准化解矛盾的“突破口”,准确把握好法律底线,最终实现依法和解,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
专业案件要办得专业
对于涉及专业性较强的案件,需“多方引导,专家讲解”。帮助办案人和申请人弄清专业问题,消除申请人疑虑,解开申请人心结,这是化解矛盾的捷径。“对态度强势和坚持不当理念的执法人员,要‘秉持公正,敢叫真章’。”“办案人不能见硬就缩回,要通过各种方式促其转变态度、转换思维、知错认错改错。对待这类执法人员既要以礼相待,又要态度坚决。把握好火候,适时让被申请人的上级介入调解,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在调解案件中,‘胸怀全局,勇于担当’也不可或缺。遇协调难度大的要主动请求上级支持或者给行政主体负责人发函指出违法行为,亮明观点;需要多部门合力方能实质性化解的,要敢于担当,积极联系相关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