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常大利,昌图县公安局一名普通民警,一级警督,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公安文联会员,北京侦探推理文学协会会员,昌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多年来致力于侦探小说中文版的收藏以及对侦探小说的研究。近年来,他发表了以塑造中国版的福尔摩斯即“小城神探陈汉雄”为主角的短篇侦探推理小说近百篇,《世界侦探小说漫谈》是他苦心研究推理小说的学术成果。

常大利作品
常大利干了一辈子公安工作,刑警法医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体验,形诸文字,绝不是普通作者的臆想,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经历。他的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一个主题,他的侦探小说不但在向人们讲述刑警的人生,也在讲法、讲情感、讲和谐。向人们昭示:正义终将会战胜邪恶,法律的尊严不容玷污。

常大利
【创作】小说世界的警察很精彩
2010年,常大利出版了他写的第五本侦探小说《雨夜惊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记者写了书评,发表在《人民公安报》上:
我和常大利相识多年,他收藏国内外侦探小说的数量算得上中国警界之最。他不光致力收藏、研究侦探小说,也创作侦探小说,他的第一本侦探小说《小城疑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我曾写过书评。说实话,我很欣赏常大利的侦探小说。特别是在他的侦探小说中塑造的“小城神探陈汉雄”的形象,可以说是当代刑警的化身,在他的几部长篇侦探小说中都可以看到这位忠诚正直、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的破案专家。陈汉雄这一形象,在常大利近年来发表的近百篇短篇系列侦探小说中也可见到。除此,小说中还塑造了陈汉雄的两名助手,他们与陈汉雄一样,尽职尽责,不畏邪恶,机智勇敢,聪睿非凡,令一起起疑案得到侦破,正义得到伸张。
《雨夜惊魂》既是一部惊险的侦探小说,也是一部惊悚悬疑的情感小说。尤其是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犯罪心理的剖白,对人与人情感的叙述,以及对景物的描写都比较淋漓尽致。韩雨珠父亲的冤案让人沉思,韩雨珠的遭遇让人同情,她是一个弱女子,为了复仇,挖空心思,施展计谋,借助了别人的力量,制造了一起起杀人案件。那日清晨,韩雨珠在宾馆起床后拉开窗帘,“明媚的阳光从窗口照进来,今天的天空太晴朗了,韩雨珠被窗外的景色吸引住了,一群白色的鸽子在一片楼群的上空来回打着旋,它们是那样欢乐,无忧无虑,人要是鸽子有多好。”这种诗意的描述暗示了韩雨珠的命运,也给明媚景致染上淡淡的忧伤。
这部小说在第五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中获奖。
【人生】痴迷推理小说 从写作到研究
常大利告诉记者,他把做警察的感悟、追求都融入创作之中,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承载着他的喜怒哀乐。
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每五年举行一次,常大利2013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侦探小说《暗夜下的墓葬》,2016年获第六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优秀奖,这就让全国的同行刮目相看了。
千年古墓被盗,盗墓者“死而复生”,墓群边“鬼影”惊悚出现,重要嫌疑人命悬一线;警方抽丝剥茧,布下天罗地网,漏网之鱼却一再逃脱。茫茫人海中,阴险狡猾的盗墓头目之“窟”,究竟在何处?被盗走的珍贵文物又何时才能露出真面目?被黑暗掩盖的罪恶下,危机在暗暗发酵。警方与盗墓团伙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缉凶之旅由此展开……
这样的故事让人无法释怀,不看到结尾怎能放下!常大利说,辽北地区辽金遗迹众多,古墓葬被盗几乎司空见惯,而围绕古墓的故事太多了,他取材“摸金校尉”创作长篇小说,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钟情推理小说,研究推理小说,常大利没有停留在写作,而是在研究。
他告诉记者:“2011年8月末,我有幸参加第五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颁奖大会暨中国15年来侦探推理小说发展研讨会。这次大会在哈尔滨举行,而哈尔滨那几天的天气特别好,不冷也不热。就在这里,我有机会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些获奖作家,其中包括一些公安作家。”
新中国第一个侦探推理小说创作高峰和侦探推理小说翻译作品高峰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间,主要是中国的反特小说和译作苏联反特小说,以及少量的英美等国的译作侦探小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杨军曾翻译了大量的日本推理小说,常大利收藏的日本女作家夏树静子《青春的悬崖》《蒸发》、山村美纱《京都新婚旅行杀人案》《京都化野杀人案》等以及森村诚一等作家的作品,至少有二十几部,大多是他翻译的。
“在我收藏的五六千种中文版侦探小说中,有绝大多数是外国作品,我很敬佩这些翻译家们。”
“《世界侦探小说漫谈》(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2014年)一书的写作初衷与此不无关系。”常大利说。
【视角】探究侦探小说 走进理论世界
《世界侦探小说漫谈》主要介绍侦探小说的发展历史,着重研究侦探小说的流派和名家名作,探索侦探小说的内涵,揭示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通过漫谈的形式,全面叙述侦探小说涉及的有关问题,使读者们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帮助更多的读者走入侦探小说的世界。本书有些资料极其珍贵,有些研究成果、理论和课题可以说是首次向读者展现,弥补了一些相关理论的空白,以期揭开一些侦探小说的创作之谜。
有趣的是,该书还没出版就获第三届全国法制文学优秀奖。
常大利说,20世纪初期,当侦探小说发展得如火如荼时,世界大战爆发了。世界大战拓展了侦探小说的写作题材,开掘了侦探小说的另一种叙事视角。间谍小说诞生于英国。英国的罗伯特·查尔德斯创作了《沙滩之谜》,约瀚·巴肯按照这一模式创作了《三十九级台阶》《不落的月亮》《绿色斗篷》《斯坦德法斯特先生》等小说,将间谍小说写作推向高潮。除了这些充满现实主义的间谍小说外,英国还出现了一位颇具浪漫色彩的间谍小说作家伊思·弗兰明,他在“007系列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詹姆斯·邦德。侦探推理小说起源于美国。美国人埃德加·爱伦·坡的推理短篇《毛格街血案》也被公认是世界上第一篇真正意义的侦探小说。但真正使推理小说获得更大发展的是英国作家亚瑟·柯南·道尔和被称为“侦探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他(她)们笔下的福气尔摩斯和波洛都是家喻户晓的大侦探,成了智慧的象征。之后侦探小说的发展开始呈现从英美向全世界扩展的趋势,如法国莫里斯·勒勃朗的《侠盗亚森·罗平》、比利时的乔治·西默农的《梅格雷探案》、美国的父子搭档艾勒里·奎恩系列作品、中国程小青的《霍桑探案》等。
《世界侦探小说漫谈》很好读,侦探小说里充满诡计、布局、逆转,通过诡计的欺骗、布局的诱导,就能获得“曲径通幽”的快感,因此读者觉得小说好看。而缜密推理、巧妙揭破案件谜底,恰恰是解决游戏迷宫的最好法门。
手记:功夫在小说外
常大利有在派出所、刑警队、政治处的工作经历,还担当过乡镇领导。他热爱自己的事业,爱好文学,他的所有作品全是他利用非常有限的业余时间完成的。基层民警不容易,每天工作都很有忙,累了一天,晚上还伏案写作。
他收集的抗日题材小说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除了“本地寻宝”外,常大利还多次利用外出或双休日到沈阳、辽阳、四平、长春的旧书摊去买书。2015年,常大利获得辽宁省第二届“四佳人物”最佳藏书人称号。
他最钟爱的还是侦探小说,他笔下的“小城神探陈汉雄”永远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