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是路面上见警率最高的警种,无论是繁忙的早晚高峰,还是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抑或是生死救援的紧急时刻,“辽宁好交警”从不缺席。
本期“我是守护者”聚焦一线交警,讲述他们为了守好一条条安全路,护航市民一次次平安出行,用辛勤的汗水维护秩序与安宁的故事。
青蓝相继 泰山岗上不变的微笑 传承
我的骄傲,是能够成为守护泰山岗的接班人,每当看到群众因为我们的帮助而露出感激的笑容时,我就深深体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皇姑大队二中队民警邹宇峰
在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大街泰山岗,曾有一位老劳模用45年的坚守书写了忠诚与奉献的传奇,他就是原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皇姑大队泰山岗警长,先后被授予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的李栓良。如今,李栓良已经退休,这里又迎来了一位新的守护者——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皇姑大队二中队民警邹宇峰。
“李栓良同志在公安交管岗位上一干就是45年。他是执法有温度的‘李警官’,也是守望校园平安的交通协勤员‘李爷爷’……”2024年4月,在泰山岗的新老警交接仪式上,邹宇峰深情地回顾着李栓良的事迹,眼中闪烁着敬仰的光。这一刻,他深知,自己接过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传承。
为了更好地传承李栓良的劳模精神和服务理念,邹宇峰多次登门拜访,虚心请教。李栓良也不辞辛劳,多次回到泰山岗现场教学,手把手地教他指挥手势、引流技巧以及“喊话式”提醒。
然而,传承并非易事。邹宇峰曾经的从军生涯使他养成了不苟言笑的性格,这在交通管理中显得缺乏亲和力。为了改变这一点,邹宇峰开始努力练习微笑,他在岗亭里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力求让自己的笑容更加自然、亲切。同时,他还通过观看杭州、上海等地路面执法管理视频,学习先进的执法技巧,提升自己的执法语言感染力。
邹宇峰将所学所得不断地融入实际工作中,他还创新性地实践了“跑动式”管理模式。针对早晚锻炼途经泰山岗的老人多的特点,他坚持跑起来,每个信号配时往返于四个岗口、八个点位,搀扶老人、帮助推车,确保他们安全通过。
“邹警官,你可真是个热心肠!”一位刚被搀扶过马路的老人感激地说。邹宇峰微笑着挥手告别,心中充满了温暖。
如今,泰山岗已经成为“跑动式”管理模式的示范岗点,吸引了众多交警前来学习交流。这份“爱与传承”还在不断延续。
科技兴警 走在前沿的创新尖兵 专业
我的骄傲,是与团队自主研发推出国内首创具有“锦州特色”的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新机制,改善了“小事故大拥堵”的城市交通难题。
——锦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通事故处理大队大队长丁宏伟
专业严谨、潜精研思、心细如发、勇于创新……这些词是这位警营“科技尖兵”的贴切标签,从事交警工作30多年来,丁宏伟始终在科技强警的前沿阵地敢为人先。
“锦州市城区内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120起,事故发生后,10分钟左右便会影响正常交通运行,群众办理交通事故案件要多部门往返跑5—6次,全流程处理下来基本要3天以上。”2016年,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交警,丁宏伟深感老旧的传统交通事故处理方法已经不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于是开始对省内外部分城市所使用的各种事故快处模式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调研和评估,形成了打造“远程可视化”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模式的想法。
一字一句起草试行条例,协调各部门召开会议,将遍布城区公安交警、治安、市政等部门共计1.3万余个监控摄像头统一整合到交通事故处理大队……丁宏伟和他的团队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伏案工作,一群人聚在一起“头脑风暴”,提出方案,再运算论证,再推倒重来,最终自主研发推出国内首创具有“锦州特色”的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新机制。
2018年,扩大交通事故快处范围,形成了实现全国车辆均可快处、多车事故快处、将无法移动车辆纳入快处范围等8项突破性改革。运行近5年后,作为全国首创的“远程可视化”模式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并成为全国“放管服”改革创新的典型。
2020年,“远程”处警模式加快改革进程,形成了交通事故全流程“掌上办”一次不用跑的全新线上模式。
2021年,闲不下来的丁宏伟又一次针对“远程可视化”交通事故快处模式开展了一次升级——建起国内首家仓储式智能航空站,将无人机远程处警纳入“远程可视化”交通事故快处模式中,大幅提高了事故快处效率及远程处警的能力。
“创新”本质是民警的爱民初心。在丁宏伟看来,“无论是科技运用还是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与群众走得更近,把群众的事办得更快更好。”
顶风冒雪 扎根交通执法第一线 担当
我的骄傲,是19年来我扎根交通执法勤务一线,通过我每天的工作,全力为公众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全心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铁岭市公安局交通勤务管理支队银州一大队副大队长、一级警长孙收烈
1月7日6时40分,天刚微亮,腊八的天格外冷。孙收烈比往常提前10分钟到达了铁岭市银州区柴河街与南环路交叉路口交通岗(俗称南环路交通岗),紧邻交通岗的银州区第十七小学恰逢期末考试。
“孩子们7时55分开始考试,学生7时20分到校,我必须得早点到,一是要疏导送学车辆,不能影响正常通行。二是要协同学校做好安保工作。”孙收烈说。
南环路交通岗车流量较大,且执勤位置紧邻银州区第十七小学,交通指挥任务十分艰巨。孙收烈每天早7时准时到岗指挥交通,早高峰岗区执勤连同护学工作,得“忙活”近两个小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102线的大车9时就开始解禁,随时可能出现通行高峰。
为避免出现拥堵,他带领队员坚守到16时大车禁行时间。晚高峰时段又到了,又得赶回南环路口,直到18时40分结束。19时,102线的大车又开始解禁,他带领队友回到102线管理段。有时午饭、晚饭都来不及吃,面包、火腿、矿泉水充饥成了家常便饭。赶上夜检至后半夜一两点钟结束,他和队友只好在单位凑合一宿,早上起来继续上岗。
孙收烈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交通法规、公安心理学、社会管理学和群众工作等知识,将学习和实践体会积极应用到交通管理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他总结了“孙收烈岗勤作业法”,在全市交警系统进行了广泛推广,岗区交通压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缓解。
“我们交个朋友,这1000元钱你收下。”一次,在例行检查车辆时,孙收烈发现一辆套牌车,驾驶人妄图让孙收烈“网开一面”,孙收烈瞪起了眼睛,严词拒绝。
“要是为了私利践踏法律,我或许能交不少朋友,但违背了我的良心和做人的原则,在我这搞那一套,绝无可能。”孙收烈严格要求自己。
由于长期从事室外站立工作,孙收烈的两个脚后跟患上了严重的骨刺,没有时间看医生,硬是因为他走路太多给磨没了。“治骨刺,孙队有‘犟’招,就是硬磨。他比骨刺硬。”队友常常这样调侃他。
为了明天 当好孩子们的“守护神” 贴心
作为一名交通警察,我的骄傲是收获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日常执法中,我不断改进方式,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让路畅通,更让人心畅通。
——本溪市公安局交管局平山大队副大队长胡畔
在本溪市明山区联丰小学门前,有个29岁的“护学岗”。每天上下学高峰时段,都能看到民警在这里执勤,风雨无阻。本溪市公安局交管局平山大队副大队长胡畔也是这里的“常驻卫士”。
接手“护学岗”的工作后,胡畔和同事们一面指挥川流不息的车辆,给学生们留出安全通道,一面组织学生们分小组排好队,护送他们安全有序地穿过马路、进出校园。执勤中,胡畔总是会主动帮助学生拿书包、衣物,帮助有临时情况的学生家长停放车辆。
平日里,胡畔带领各中队针对辖区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详细排查,进一步优化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安全设施,最大限度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胡畔还组织民辅警定期走进各中小学校,为学生们送上交通安全课,引导学生们遵守交通法规、抵制危险和不文明交通行为。
“护学岗”虽小,在胡畔心中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无论风霜雨雪,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前,不敢误,也不想误。
家长们说“护学岗”很辛苦,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胡畔说,“不辛苦,我觉得很幸福!我的孩子还小,平时也没什么陪伴时间,在‘护学岗’执勤的时候我总在想,他们的样子就是我孩子以后的样子吧,我一定要守护孩子们平安成长!”
从警11年,胡畔的办公室在马路上、在群众中、在第一线,他的脑海里,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记不清究竟有多少次,正在休息时的他接到单位指令,便第一时间奔向岗位,到达现场履职尽责。
“未来,我会继续用脚步丈量平安、用手势书写畅通,营造更加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
交通宣传 平安出行的“大喇叭” 呵护
我的骄傲,是作为一名交警,有机会有义务有责任通过宣传交通安全法律知识,让更多的驾驶员知道遵守交通法规是多么重要,让更多的家庭老老小小平平安安。
——丹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振安二大队负责人矫成立
“大爷啊,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万一出事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不是难为你,别给儿女找麻烦啊。”日前,在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的大集上,一位交警手持喇叭,笑容可掬,劝说一位没戴头盔骑着摩托车的村民。
这正是交警矫成立,丹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振安二大队负责人。这天,他带领民辅警来到九连城大集进行交通安全宣传。矫成立穿梭在人群中,巡逻中时不时拿起喇叭规劝赶集的人们注意交通出行安全。
矫成立来到一处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举起喇叭:“各位父老乡亲,近期我们周边陆续发生了几起摩托车、电动车辆驾驶人因不佩戴头盔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例,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出门骑车时一定要戴好安全头盔,平时开车走路也不要闯红灯,减速慢行多瞭望,做到安安全全过大年,平平稳稳度一生。”
随着春节临近,农村赶集的人多了起来,不少村民嫌戴头盔麻烦,骑摩托车时不戴头盔。矫成立对辖区两个乡镇、三个办事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积极与振安区各级政府协调沟通,全力开展交通安全隐患防范及排查工作。各部门决定以农村大集为阵地,从赶集商贩及购物人员的摩电车辆驾驶人不佩戴头盔行为入手,进行宣传劝导。
这天,矫成立和民辅警在九连城大集严查摩托车、电动车驾驶人不佩戴头盔行为,并苦口婆心地劝导和争取村民理解,同时将不佩戴头盔的驾驶人的信息汇总通报给各村委会主任。对交通安全宣传劝导工作不力、摩电车辆驾驶人佩戴头盔率较低的村镇,二大队后续还派专人到村镇组织村民观看交通事故警示案例,做到责任到村到人、工作到家到户。矫成立告诉记者,交警部门将充分调动各村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农村地区摩电车辆驾驶人头盔佩戴率,降低农村地区事故伤亡率,真正做到交通事故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