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辽中区的东北部,有一个不起眼却充满故事的农村派出所——沈阳市公安局辽中分局刘二堡派出所,其下辖2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服务着近2万名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尽管人员构成简单,仅有5名民警和10名辅警,但刘二堡派出所凭借创新的“1+2+N警格警务”工作模式,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百姓安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10月,沈阳市政府为刘二堡派出所荣记集体二等功。这个小小的农村派出所何以获得如此荣誉?近日,记者走进刘二堡派出所,探寻其成功的秘诀。
警务助理田甜(左)与同事讨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创新警务模式 织密平安网络
“从2023年5月起,我担任刘二堡派出所所长,当时沈阳市公安局正在推进‘三清’机制。我们结合农村警务的实际情况,创新推出‘1+2+N警格警务’工作模式,效果非常好。”刘二堡派出所所长李大维自豪地说。
“1+2+N警格警务”模式,即以一张警务网格图为基础,整合网格员和一村一警务助理资源,加上更高标准的基层基础工作。派出所充分利用社区、村屯网格图,将辖区内的公安信息全要素采集、分类型标注、信息化管理。这样一来,镇情、村情全部展示在一张图上,实时动态更新,为治安管理、巡逻防控、案件侦办、反电诈宣传等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
在李大维的带领下,刘二堡派出所实现了两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一村一警务助理全覆盖。各社区、村屯划分了63个村民小组,每组有一名网格员,将驻村警务助理与网格员资源整合组成专班。这一创新模式,搭建起了以镇党委政府为龙头、以派出所为支撑、以驻村警务助理和网格员为两翼的警民联动、密切配合的警格警务组织架构。
规范执法流程 赢得百姓信赖
执法质量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刘二堡派出所始终把规范执法工作置于突出位置来抓。按照“三清”机制对案件办理全流程把控的要求,派出所首先从夯实民警规范执法意识入手,让民警牢固树立“实体为重,程序为王”的意识。从受立案到证据收集固定,再到每一个执法程序,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110接处警是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展现公安机关形象的重要窗口。刘二堡派出所从接警源头环节抓起,要求报警电话响三声以内必须接警,接警后民警在车内就询问现场情况,先行研究对策。处警过程始终保持警容严整、文明规范。在每周的所务会上,每名民警都要逐一复盘处理的警情,查缺补漏,确保实现接警、出警、处警、反馈、办理的全流程闭环。
李大维告诉记者:“我们就是要通过规范执法,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信赖和支持。”
化解矛盾纠纷 守护乡村和谐
在辽中公安社区警务工作中,“一矛一册(策)”的工作理念贯穿始终。刘二堡派出所细化这一做法,建立了黄、橙、红三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台账,实行层级化调解。黄色级别的矛盾纠纷在村街解决;橙色级别的由社区民警出面化解;红色级别的则由所长、法官、律师、村民代表联合调解。
2023年11月,某商店女店主与丈夫发生矛盾,双方闹到派出所。李大维分别谈话,女方要求离婚,男方不同意。考虑到此事涉及个人隐私,李大维多次找女方谈话,终于解开了这对夫妇的心结,挽救了一个濒临解体的家庭。
另一起棘手案件发生在某村,当事人柯某被巴某父子打伤造成脾摘除,构成重伤害。巴某父子面临锒铛入狱,而巴某经营的鱼塘也将无力经营。这不单是刑事案件,也多了一件红色级别矛盾纠纷。李大维反复做双方工作,花了两个月才处理完。柯某得到30万元赔偿,巴某父子获得缓刑。
李大维感慨地说:“这些矛盾纠纷的化解,离不开我们全体民、辅警的努力。我们就是要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守护乡村的和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