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军人精神干工作 点子不断创平安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李滢乐 文并摄 | 发布时间: 2017-07-24 09:13
记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舒建军

 
  光荣榜
 
  2004年,舒建军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了一名综治工作者。
  13年的时间,他从一名综治新兵成为了阜新市综治办三科科长,工作中,他以满腔的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把全市的综治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不断创新综治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来不平凡的业绩。
  2012年,舒建军荣获“省雷锋式政法满意干警”荣誉。
 
  军人退伍不褪色
  钉子精神干工作
 
  1995年,舒建军应征入伍,圆了儿时从军的梦想。在艰苦的训练中,他从一名新兵逐渐成长为业务尖兵。两年后,他考上了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随后,又先后两次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进行学习和深造。他也从警卫连侦察兵升职为排长、军务科参谋。
  转眼,舒建军10年的军旅生涯成为了回忆,2004年,他脱下戎装,成为了综治的一名“新兵”。
  回忆起刚到接触综治的时候,用舒建军的话来说,真是“两眼一抹黑”。“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看着一个个专业的术语都发蒙。”
  于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舒建军发挥了军人钻研和坚持的精神,开始了刻苦学习。“为了做好综治工作,我认真学习中央、省里的相关精神和文件,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这么多年,虽然已经成为了综治战线的一名“老人”,但是学习的习惯却从未改变。
  “特别是这5年来,我为适应新形势下履行综治职能的需要,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水平的基础和源泉,着力解决自身的‘本领恐慌’。”舒建军这样对记者说。
  正是靠着这种不断学习,不断钻研的“钉子精神”,舒建军才能够有能力担负起综治的这副“担子”。
  多年来,舒建军对领导安排的所有工作和文字材料,都从不讲任何客观理由和条件,总是默默无闻地努力完成。
  特别是针对省综治办对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下发文件多,工作部署多,以及市委领导对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重要批示多和具体要求多的实际,自己能够反复研究每一项具体工作,制定出既符合省里精神、市委领导要求,又符合全市实际的各项工作意见和方案。
  近5年,舒建军共研究制定各项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意见和方案100余份,每一份文件和材料都做反反复复地研究、推敲、修改、论证,不论是内容,还是格式或词句,达到满意为止。对阜新综治和平安建设的深化和开展起到重要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
  为此,加班加点早就变成了舒建军工作中的“日常”。
  舒建军说:“加班对我来说已经习惯了,连续加班一个月也是常事,只要加班,就没有晚上9点前回家的时候,有时候回家都已经是后半夜了。”
  因为加班,舒建军已经习惯了晚上不吃饭,对此他没有任何怨言。但是谈到自己的家人,舒建军却满是愧疚:“孩子已经上初中了,很多时间我都不在家,就靠孩子她妈管。这么多年虽然家人都没有抱怨,但我其实还是挺愧疚的。”
 
  认真摸索点子不断
  平安建设亮点频出
 
  正是刻苦钻研的精神,让舒建军对平安建设工作从陌生变熟悉,又从熟悉变创新。
  近年来,为深化综治和“平安阜新”建设工作,使全市综治和“平安阜新”建设工作富有自己的特色并为全市创建资源转型示范市作出贡献,舒建军根据实际情况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
  2009年,全省在农村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保稳定、促和谐”活动,舒建军进村庄、下农户,做了许多调研。
  在调研中,舒建军发现农村因土地纠纷、家庭婚姻纠纷引发的矛盾较多,同时治安防范较弱。于是在调研结束后,他根据阜新农村的实际情况,以每个农户为切入点,以提高农村平安建设水平为着力点,提出了以法律政策、治安防范、化解纠纷、安全措施、文明新风、致富门路的“六进农户”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烹制丰富的“平安套餐”。
  2010年,全市推行在城区构建“十分钟平安服务圈”,为了制定一份具体的、有特点的、操作性很强的实施意见,舒建军又积极地开展调研。
  随后,在舒建军的提意下,阜新创建并完善了社区“十分钟服务圈”,其中包括“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十分钟卫生服务圈”“十分钟文体服务圈”“十分钟平安服务圈”4种模式,覆盖了居民所需的为老、家政、餐饮、医疗、文体活动、治安保卫、民事调解等多种服务,为民便民服务网络全面形成,并辐射城市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说起自己的“金点子”,舒建军却很谦虚:“哪有什么‘金点子’,都是我平时在工作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因为制定方案总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那样的方案一定是‘飘’的,是不接地气的,所以在制定方案的时候,我总要往下走,看看百姓的需求,听听百姓的心声,对基层现状,问题症结全面掌握,熟记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针对性强、实用性广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才能抓住症结、找准内因、用好外力、多管齐下、综合施治;才能把改革的红利真正惠及到社会的最基层。”
 
  再领新使命新任务
  挂职锻炼提高自身
 
  做平安建设工作,不能总“坐办公室”,于是2015年8月30日,舒建军从市委政法委选派到太平区水泉镇挂职,任党委委员、副镇长。
  舒建军说:“到水泉镇挂职,深入基层工作学习,对我个人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锻炼和洗礼的机会,也深感为水泉镇振兴发展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水泉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考虑到我原来从事政法综治工作,就安排我负责分管全镇的综治和司法工作。”
  工作中,舒建军始终坚持以“走进民生、贴近民众、关注民情、解决民忧”为主线,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积极转变角色,主动领任务、出点子、挑担子,协调综治、司法部门发挥职能优势、信息优势、人才优势,全力协助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破解制约水泉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稳定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刚到水泉镇,舒建军就迈开了步子,走了下去。通过一系列细致的调研,舒建军熟悉了水泉镇,也想出了许多他该做的平安建设工作。
  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面,舒建军对被列为重点排查的对象做到了经常走访,了解思想动态;对婚姻、家庭、邻里等常见性的民事纠纷做到了及时疏导和化解。
  在特殊人群管理方面,舒建军参与了全县开展的对刑释解教人员以“奔新生、奔富裕、促和谐”为主题的帮教活动,采取“两定一包”(定对象、定责任、包转化)和“四有”(有帮教人员、有帮教措施、有组织领导、有检查落实)的工作方法,切实把帮教措施落到了实处。
  为了健全镇、村、组综治网络建设,舒建军提议在镇、村设立了综治领导小组、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和治安巡逻队等组织,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治安防范网络。
  为了给全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舒建军组织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司法所部门专业优势,组建了专门普法队伍,开展了农民的普法教育,努力营造了普法、学法、懂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两年的时间,舒建军付出了太多,也收获了太多,他说:“这次挂职锻炼是由平时调查研究、工作部署到实际运用、具体实践的一次检验,这不仅使我对基层工作、农村状况、农民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基层矛盾纠纷、民意诉求、治安动态、重点人群有了更详细的掌握,从而为我今后在基层工作中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处理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两年的挂职锻炼即将结束,舒建军也即将回到自己熟悉的岗位继续工作,面对未来,他充满了干劲,也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