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6月30日,辽阳市在中华会堂举行追授李玉萍“辽阳时代楷模”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东出席报告会并向李玉萍的丈夫颁发“辽阳时代楷模”荣誉证书和奖杯。
李玉萍生前是辽阳市宏伟区工农街道荟萃湖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她从事社区工作18年,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生命诠释了一名社区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为党员干部特别是社区工作者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在她的带领下,荟萃湖社区先后获得国家、省、市荣誉130多项。她本人也分别获得各级荣誉40多个。5月22日,李玉萍因突发脑溢血,经过半个多月的抢救于6月13日去世。辽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追授李玉萍“辽阳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李玉萍(左二)生前在社区回答百姓咨询时留影
6月13日9时44分,辽阳市宏伟区工农街道荟萃湖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李玉萍,永远地离开了她热爱的这片土地和无限眷恋的父老乡亲。从事社区工作18年,她用亲人般的情怀呵护着困难群众,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以社区为家,心系百姓
李玉萍最让人感动人的,不是她担任社区书记以来获得的130多项荣誉和社区办公室琳琅满目的奖杯、锦旗,而是她多年如一日,以社区为家,心系百姓、勤勉敬业、乐于奉献的情怀。
1955年8月6日,李玉萍出生于金县(现大连市金州区)。1976年12月调入辽化纤维一厂先后从事统计和化验工作。1985年6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12月从企业退休后,先后到工农街道奥林园社区、荟萃湖社区任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
李玉萍常说:“社区的事很多,但用心、用力、用情去做好每一件事,却是社区书记不能忘记的,因为做好一件事,就会影响一群人,凝聚一方心。所以说,社区的事就是我的事,居民的事就是我的事,不解决好社区和居民的事,我吃不好、睡不香。”面对繁杂而琐碎的社区工作,李玉萍从不嫌烦。她每天都要到辖区走一走,看到她亲手栽种的花草她就高兴,和居民聊上几句,她觉得心里踏实。
2013年,荟萃湖社区率先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将原来街道——社区——楼组长的“二级半”松散管理模式,变为街道—社区—楼院—楼长的四级自治管理模式,实行楼院化管理模式,以期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目标。对于这个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和遵循。于是,李玉萍在完成每天繁重的工作后,利用晚上时间,查阅大量资料,研究如何顺利实施。从楼院的划分到命名,从楼院管理制度的制订到楼院管委会的成立,无不倾注了李玉萍的心血。
辖区开放式的77栋居民楼被划分为9个楼院:梅萃、枫萃、桐萃、柳萃、樱萃、桃萃、榆萃、槐萃、荟萃。这9个楼院就像李玉萍的9个孩子,每一个楼院都是她用智慧、心血和汗水精心培育的,每一个楼院都独具特色,梅萃的美、枫萃的秀、桐萃的雅、柳萃的绿、樱萃的灵……
社区百姓的“闺女”永远离开了
自从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李玉萍就给自己立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辜负组织信任、不辜负居民期望。为此,她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工作中,用心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把自己和居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2016年6月,李玉萍的肾病加重了,一周需要进行两次透析治疗,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就利用周日和半个工作日的时间上医院。回到社区,人们看到的仍然是那个风风火火的李玉萍,直到今年5月22日,李玉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那天早晨6点钟,作为社区志愿者的老伴杨永权和李玉萍一起给自家楼前的花浇了水;8点钟,作为司机的老伴杨永权又送李玉萍到辽阳市人大参加征求意见会。
按计划,当天下午李玉萍要和社区工作人员到“72户”地区送动迁告知书,但是直到下班,动迁告知书也没有送来。等到下午5点半时,李玉萍决定放两名工作人员回家:“不等了,建荣、春玲,你俩明天早点来。”
半小时后,王建荣接到了李玉萍家人的电话,再次见面时,李玉萍已经不省人事。
王建荣说:“只差一天,李书记就可以看到巴家山‘72户’动迁的通知了,那是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地方。我清楚记得2006年冬天,李书记带我们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以确定需要发煤的贫困家庭名单;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带着16辆毛驴车把煤拉到‘72户’;我清楚地记得直打哆嗦的李书记被一个老太太硬拉进屋里,然后就像坐在自家炕头上一样,跟那里的居民聊得火热。”
社区的老年群体是李玉萍放不下的牵挂。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李玉萍都要带着社区工作者走访慰问社区高龄老人,为他们送饺子、粽子、月饼。重阳节还会为老人安排一场文艺节目。
社区居民丁敏一边流泪一边回忆说:“从2005年到2011年,我的公公一直卧床,李书记多次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来我家给老人过重阳节,老人过99岁生日那天,李书记带社区工作者送来蛋糕,给老人戴寿星帽,一起吹蜡烛。李书记还带来相机,帮我们一家拍摄了全家福,至今那张全家福还摆在我家的电视柜上。现在,我一看到照片,就想起李书记。”
丁敏尽力控制着悲伤情绪,接着说:“那年换二代身份证,我家老人卧床,无法去现场拍照。我想反正老人也不能出门,就不办了。李书记说:‘还是办一个吧,对老人和你们以后的生活会有好处的。’两天后,李书记带着两位派出所民警来到我家,为老人摆着姿势拍照,一遍又一遍,不嫌麻烦。老人家去世的时候,李书记还帮着料理后事,她就像是老人的亲闺女啊……”
化解矛盾:责问与牢骚“都不是事”
百姓平安、社区和谐是她最大的心愿。她每天都听着这样那样的责问与牢骚,却以耐心和真情,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
李玉萍自1999年参加社区工作以来,就一直担负社区人民调解小组组长的责任。她认真履行一名人民调解员应尽的职责,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收获的众多荣誉中,最让她引以为荣的是,社区人民调解工作获得“辽阳市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集体荣誉称号,她本人也连续多年被市、区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
“走出办公室,下到楼院内,才能知民意、体民情。”这是她常挂在嘴边教导社区干部的话语。作为社区主任,李玉萍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可是她每天仍抽出一小时,到辖区内走访,随时随地了解广大居民群众的心声,居民身边发生的烦心事或产生的矛盾纠纷往往她是最先知情的人。
有一次,李玉萍下到楼院走访了解民情,听说有一对小两口正闹离婚。她经过了解得知两人感情没有破裂,只是因为男方不满意女方工作的环境而引发矛盾,经过一番劝解,最后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彼此感情没有破裂就为一些小事离婚不值得,应该互相理解谦让。家里老人通情达理,孩子聪明可爱,多幸福啊,你们有什么理由闹离婚,你们回去好好想一想。”事隔几日,小两口来到社区,对李玉萍连声感谢。
“以理服人,依法调解,平息民怨保平安”是李玉萍一直信奉的。记得有一年,一些居民联合起来要到市里反映情况,李玉萍知道后,马上率领社区干部来到现场。居民们一见到李主任,马上围住她,七嘴八舌地向她倒苦水。经了解得知是因为一户居民在家开熏肉大饼店,每天滚滚油烟,使邻里开不得窗,天天成堆的垃圾,使邻里出入楼口脚下要格外小心。居民们几次找店主说理,老板拿出各种执照和许可证,以“政府许可”为由拒绝整改。居民们忍无可忍,决定集体讨个说法。
李玉萍听后,先劝大家消消气,只要是发生在社区里的事,社区会替大家做主为民请愿的。随后李玉萍拿着《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找到饭店业主,阐明利害关系,当老板看到法律规定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近期就会安装排油烟设备。一周过后,楼顶冒出了一个崭新的排烟筒。居民们高兴地到社区感谢她:“我们的社区主任办事真是立竿见影,为我们办实事,解决了大问题。”类似这样的事,李玉萍都能够以理服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广大居民群众的利益,保障了社区一方平安和谐。
为了能够及时解决发生在居民身边的矛盾纠纷,李玉萍以百姓利益为先,她向楼组长公开自己的手机、住宅电话,告诉他们有情况就打电话,不管矛盾是发生在夜晚或是休息日,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被居民亲切地誉为“及时雨”。
【记者手记】
李玉萍走的是那样的匆忙,荟萃湖社区的每一级台阶上还留有她走过的气息,办公桌的电脑上还有她刚刚写完的创城总结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李玉萍从事社区工作18年,在她的生命轨迹中,找不到惊天动地的壮举,听不到气势如虹的豪言,只有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她用生命践行了一个社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她用生命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大爱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