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调研的聚焦点。
考察湖北,来到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考察福建,去了东山县的澳角村;考察甘肃,来到兰州市的枣林西社区;考察宁夏,走进银川市的长城花园社区。
“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好不好?基层减负成效几何?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怎么样?这三件事儿,在总书记心中有特别的分量。
沈阳牡丹社区为孩子们开设幸福教育课堂
乡村和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服务群众第一线、政策实施最前沿。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工作主要发生在城乡基层。
秋去冬来之际,记者走进这些“最小单元”,看看这些“细胞”活力如何?
守护“朝夕”美好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牵动千万家庭,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
沈阳。牡丹社区,“众香国里最鲜艳”,也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样板。
11月14日,冬日的沈阳被阴雨笼罩,让人感觉潮湿且冰冷,但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的老年食堂里却是热气腾腾的一番景象。老人们围坐在整齐摆放的饭桌前,熟络地边吃边唠,画面温馨热闹。
“我每天都在这解决两到三顿饭,最重要的是舒心,社区工作人员和食堂人员都像我们的子女一样,贴心又温暖。”牡丹社区居民王文义告诉记者,“这里还有免费送餐服务,真的是太方便了。”
冬日的早晨,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弹唱、下棋、看书、攀谈,欢声笑语相互交织,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牡丹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40%,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建设了6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不同的老年人群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12项上门服务。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大厅,这里是孩子们的天下。其中航模课最受孩子们的欢迎。“晚上爸妈下班晚,我就经常来幸福教育课堂上课,这里还有最新的机型呢!”面对记者采访,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
阜新。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官营子村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王娟手脚麻利地准备好餐具,向记者展示着今天的午餐——一大锅炖菜热气腾腾,“冬瓜炖粉条,烂糊,老人吃着顺口。”
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60岁至80岁的老人每人每天10元,一日三餐有了着落,为老年人解决了基本养老需求,也解决了村里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1000平方米的两层楼承载着官营子村400余名老人的“幸福时光”。一楼是宽敞明亮的就餐区,还配备医疗区、淋浴区。二楼为休息区及休闲活动区。
吃过晌午饭,二楼逐渐热闹起来——打乒乓球、打扑克、打麻将……“好球!”十几名老人围着一场乒乓球比赛连连叫好。
这里的“星期五学堂”打造农家娃课后看护、老年人发挥余热的复合平台。
“家长忙着工作顾不上孩子,也给我们提供了老有所为的机会。”退休教师陈继友听说村里开办“星期五学堂”的计划,第一个报名当上了老年志愿者。
“减负”和“赋能”并行
基层减负成效几何?从印发通知提出一条条硬杠杠、实举措,到启动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一系列举措硬碰硬、实打实。
丹东。在元宝区兴东街道泰美社区,闻听记者了解基层减负的来意,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玉霞高兴地说:“之前,最多时社区门口大大小小的牌匾能有40来个,一整面墙都挂不下。如今,社区只留下12个牌子……”
减牌子不是给墙减负,而是实实在在给人减负。牌子少了,困扰基层干部的冗余服务事项也得以缩减。
牌子少了,社区网格员和兼职网格员走访社区的时间多了,与居民打交道的时间多了,保障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时间。
说话间,隔壁的社区活动室传来网红歌曲《苹果香》,记者推开门,二十多名“大妈”手里端着歌谱正在齐声练唱。
“现在上级机关为社区减负想得非常周到。”赵玉霞说。“以前各个部门召集社区开会,有时开完一个会,我走在回社区的途中,又被另一个部门电话找回去,参加另一个会。现在上级部门将几个会组织一起开,这样我参加一次会议就足够了,再也不用多跑腿了。”
营口。站前区跃进街道振华社区。
“减负,减在哪里?赋能,赋在何处?”
这里用“成绩单”给出答案——第一,彻底解决了社区人员借调问题,全体人员回归社区;第二,清理社区没有必要承担的工作;第三,“基层吹哨”,相关职能部门来“报到”;第四,补充了社区人才,选派精干力量作为第一书记进驻社区。
减会议活动、减文件简报、减考核考评、减督查检查、减借调抽调,政治上关爱、精神上关爱、工作上关爱、生活上关爱……
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双艳的话讲:“连续发力为‘车’减负,系统施策为‘马’赋能。”
振华社区下辖47幢楼,有常住人口2600余户,是个有着6000人基数的大社区,如今实现“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
丹东泰美社区的老年合唱队在排练新歌
党建引领“别样红”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独特组织优势才能鲜明彰显。
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有个“中国最美渔村”——獐岛村,是中国万里海岸线东端起点第一岛。
小岛不大,但挺富。
2023年,实现人均纯收入6万余元,村集体总资产达2.2亿元。
獐岛村全村分3个村民组,共有人口700人,有党员40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忠有告诉记者,獐岛村是“全国十佳休闲农庄”,现在每年能吸引游客近10万人。
村党支部坚持把上项目、干实事、谋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重新设计安装街路、景点、民宿标识,把城市管理模式嫁接到海岛,使獐岛景区更加规范。
在一个旅店门前,记者看到门上挂着“党员服务户”牌匾,上面还写着手机号。张忠有说,对于经营饭店旅店的党员,家门口统一挂上了“党员服务户”的标牌,从而带动其他商户文明诚信守法经营。牌子上的手机号就是投诉电话,只要游客在岛上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拨打电话,从而得到妥善解决。
这里如今成为“网红海岛”,当然离不开“党建红”。在党员“旗帜”作用下,村民们凝心聚力,实现了海岛渔村的美丽蝶变。
大连。在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战家村,一股“现代风”扑面而来:电动汽车充电桩、光伏发电设备,全村37处实时视频采集点组成的立体视频防控网络电视墙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战家村500多户村民手中都有一红一绿两张小卡片。红色卡片是“党群连心卡”,卡上印着战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德斌和其他村“两委”的姓名、分管工作及电话。绿色卡片是“科普惠农服务联系卡”,卡上印着村农业科技推广员的姓名及电话。村民遇到急事、难事、忧心事,只要拨打卡片上的电话,就会有人立即上门落实、提供服务。
如今,小卡片已真正成为“连心卡”,让党员干部成为群众急难之时想得到、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村干部”服务民生的工作更扎实了,村民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