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踏实干事儿 心里才踏实”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栾岚 文并摄 | 发布时间: 2017-07-10 10:28
记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贾志国
 
  光荣榜
 
  贾志国,2009年到县委政法委工作。2012年起任昌图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以来,贾志国将自己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2010-2013年,连续四年获得“昌图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2-2016年度,获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3年度,被评为昌图县优秀共产党员,并荣获“昌图县优秀工作者”称号。
  2014年度,获得“全省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优秀护路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7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荣记一等功。
  这些荣誉是贾志国呕心沥血的结晶,仿佛一个个见证者,默默地注视着他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勉励他不断前行。
 
  贾志国既是昌图平安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近年来,他见证着基层一点一滴的变化,也分享着这座城市变化发展的成果:昌图县自2012年起连续4年获得“省级平安示范县”荣誉称号。贾志国一直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综治工作的最高标准,4连冠的荣誉就是对他工作成绩的最好诠释。
  回望这几年的综治工作经历,他说:“自己心里挺踏实的。”

 
  足迹遍布全县39个镇
 
  2012年,贾志国调任昌图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对于他而言,综治工作是一项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贾志国对记者说:“综治工作责任重、压力大、要求高。综治人永远工作在第一线,第一时间倾听群众的心声,第一时间向群众灌输法治、平安、健康的理念。我喜欢综治工作,是因为它‘管得宽’。有人说综治工作是上管天,下管地,这种说法一点儿也不过分。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家园,涉及方方面面,缺了哪一项都不行。而发生在地上的交通、火灾事故和邻里之间的打架斗殴、矛盾纠纷、赌博贩毒等事件的处理也都是日常综治工作内容。”  
  作为一名综治工作者,贾志国和同事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道尽千言万语、饱尝千辛万苦”,书写着自己的不悔人生,个中滋味在平时的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做好平安创建工作,贾志国十分重视整合现有政法综治工作力量,大力开展推动镇(场)综治维稳中心建设,使其成为“矛盾联调、治安联治、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治理联抓”的工作平台,形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合力。
  每年贾志国都会对全县的各个乡镇进行深入调研,他的足迹遍布了全县39个镇(街道、场)以及各个社区、村,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落实包保责任,明确了各乡镇、单位以一把手为综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并对直接到综治中心要求调处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综合运用三位一体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
  在调研走访中,贾志国还大力推动了综治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制定了网格化管理服务流程图、网格化管理运行示意图、网格化管理详情图、网格化服务领导小组等规章流程,统一了网格内人员信息采集标准,为综治信息化打好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县共划分网格3591个,配备网格员3544人,已经落实“平安辽宁”信息系统账号552个,开通账号150个,开展信息系统使用培训班2次,培训基层网格员320人次。
 
  亲力亲为化解矛盾纠纷
 
  “百姓找我们是好事,那是相信政府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和老百姓面对面地交流,就是一个彼此互信的过程。”贾志国这样对记者说。
  2014年一个深夜,刺骨的寒风在窗外狂啸,贾志国躺在床上正准备入睡,突然手机铃响,是八面城镇主管政法的书记打过来的,凭以往的经验,他立感不妙,马上接通,原来是八面城镇农贸市场商户的彩钢房因私用电炉取暖忘记关闭而突发大火。火情就是命令,贾志国立马从床上跳起来,穿衣、跑步、集合、启动消防车、出发、救援灭火,所有动作与电视剧里抢险救灾情节一样,一气呵成。
  虽然火被及时扑灭,但是60多户商户的货物损失严重,为了安抚商户们激动的情绪,最大程度地降低商户的损失,贾志国和同事们在八面城镇连续奋战一周的时间,与公安配合,清点商户的损失,多次召集商户们开会商讨,最终,与商户们达成协议,合理赔偿了商户们的经济损失,让受损的每个商户都得到了满意的赔偿。
  “这场火灾带来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处理,不能给这60多位商户满意的赔偿,后果将不能想象,极其容易造成群体访的事件。”回想起这件事,贾志国还是略显担忧地对记者说。这几年的工作中,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第一时间安慰百姓的情绪,不造成恶性的事件,贾志国都是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尽可能让百姓得到满意的答复。
  为了更好地做百姓工作,化解矛盾纠纷,贾志国凡事亲力亲为。他积极推进各类调解组织的建设,指导各镇(场)综治办对镇(场)调解委员会和村(社区)调解委员会进行调整,建立县交警队交调委等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和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中心)共516个。同时,扎实推进县、乡两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纪要月报制度,并及时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矛盾排查专项化解行动,着重对民事纠纷、土地承包、房屋拆迁、治安管理、重点行业、非访重点人群及其他各类重点群体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进行排查化解,矛盾调处成功率在98%以上,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减少了社会治安隐患。他主持制定了《昌图县处置非正常上访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执行非正常访合审制度、五部委约谈制度和轻刑快办制度。
 
  抓平安文化谋综治新篇
 
  综治工作也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下综治创新的机遇与挑战,贾志国发挥基层群防群治作用,让百姓从身边了解平安建设工作。
  贾志国领导县综治办将每年5月份定为“综治宣传月”,利用宣传车、标语、图板、传单、咨询台、文艺小分队等形式,广泛宣传综治工作。在他的支持下,具有昌图特色的平安建设文艺小分队诞生了。近年来,这支小分队一直活跃在平安建设的舞台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昌图的“乌兰牧骑”。多年来,文艺小分队自编自创演出剧目30余个,平均每年深入基层巡回演出30场左右,以快板、拉场戏、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平安建设、传播平安知识,歌舞《大展宏图》《共圆中国梦》等节目描绘了全县人民对平安梦和中国梦的不懈追求;全县39个镇(场)搭建了34个乡级文化广场,平均每个村都有一个村级活动场所;他还积极拓展平安文化阵地,依托县文博图馆建成了昌图县平安文化教育基地,举办了《迎新春法治昌图剪纸艺术作品展》《平安昌图美术作品展》等活动,展出作品500多幅,有力地提升了平安昌图文化影响力。
  “铁肩担道义,丹心谱华章。”因为对责任的担当,对信念的恪守,贾志国学习法律当好宣传员,上传下达当好联络员,调查研究当好信息员,排查矛盾当好调处员,维护稳定当好保安员,为民办事当好服务员。 
  贾志国上班没有固定时间,面对“白加黑”“5+2”这样不规律的加班,一个月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他以基层为家,视并肩战斗的同事为兄弟姐妹,把群众当亲人,甘愿当好这个为党为民“穿针引线”的人。“作为综治人,我们受得了委屈,吃得了苦,在基层综治广阔的天地里,我愿意尽情挥洒热情与汗水,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平安昌图建设献上微薄之力。”采访最后,贾志国对记者如是说。
 
  【记者手记】
 
  几近花甲之年,贾志国依然执着于平安建设。他走遍了全县39个乡镇(场),用脚步丈量着平安的距离。
  他,朴实、认真、低调、敬业。一天天做着看似寻常琐碎的事情,却时时处处散发着春风化雨的力量。平安与和谐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
  采访中,谈及如何看待和开展基层工作时,贾志国对记者说出了“四要”——要有工作激情,要不怕困难和繁琐,心里要有居民群众,要有科学的基层工作方式方法。可能正因为如此,才能做到他自己所说的——“对居民群众、对工作,我问心无愧。”
  事实上,贾志国既是昌图平安建设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他告诉记者,最近几年,自家小区的治安好了很多,不文明现象也减少了。尤其是违停违建、入室盗窃等现象都大为好转。而这一切,在过去都是不敢想象的。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这句“这么多年,面对居民群众我心里挺踏实的”。对于千头万绪的综治工作而言,“踏实”是多么好的一种状态!因为这意味着只有真正“踏实”干事了,面对群众才能有心里的“踏实”。